返回电子书首页

助念大全  文|净宗法师

目 录

一.助念时间

01.念佛平生业成的人还需要八小时助念吗? 

02.临终一声十声便得往生,为何还要助念数小时?

二.助念场合

03.网上助念与现场助念有何区别?

04.专修与杂行一起助念,亡者不能往生?

三. 助念方法

05.助念时四念、六字的使用

06.助念有必要搞开光、洒净等仪规吗?

四.助念效果

07.助念时东想西想有无效果?

08.助念后要不要对亡者的身体探视?

09.亡人只得念佛功德的七分之一吗?

10.临终人是否能感知助念者心念?

五助念瑞相

11.助念净身更衣时骨节不柔软如何处理?

12.为何有人专修念佛死相不好?

13.有舍利子决定往生吗?

六.助念障碍

14.亲人在边上助念会障碍往生人吗?

15.如何保证临终不受干扰顺利往生?

七.助念发心

16.因为我来助念,某人才能往生?

17.人活着请助念可以去,死了就不要去了?

八.助念心态

18.助念应当抱持怎么样的心境?

01. 念佛平生业成的人还需要八小时助念吗?

问:念佛平生业成的人,断气后也要等 8 小时,或者更久吗?这期间如果触碰了临终者,他会不会生瞋恨心而影响往生?

念佛平生业成的人,一个小时都不用等,一分钟也不用等,因为他已经平生业成了,有没有助念,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有没有平生业成,我们为他助念,总是当他平生没有业成,这

就是所谓“万全之策”。

如果他已经平生业成,当然不会障碍、影响他。万一他没有平生业成呢?助念不就很重要了?就能协助他一把。所以,不论他有没有平生业成,是不是念佛人,从助念的发心来讲,至少都是 8 小时到 12 小时,这是一样的。

助念期间当然最好是不要动,也不要摸。如果动了摸了,会不会生瞋恨心?这就要看他个人了。有的人或者已经顺利往生了,没有任何问题;有的人善根深厚,也不至于影响往生。总之,还是不动的好。

02. 临终一声十声便得往生,为何还要助念数小时?

问: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便得往生,为何每次为亡者助念,时间却要几个小时?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从佛这一方面;第二,从临终人这一方面;第三,从助念者这一方面。

第一,从佛这一方面来说。

不管众生念一声十声还是念一辈子,每一声称名,念念称名,佛都以本愿光明摄受,前来接引、加持,可以讲念念不空过。

所以,不要说是临终,即使是平生也一样;不要说下至十声,即使是一声也一样。往生功德在这句名号当中,都是圆满具足的。

第二,从临终人(临终之机)来说。

这个临终之机有没有念佛呢?如果临终之机本身在临终就念一声十声,当然万事OK 了,都已经往生了。我们之所以助念,是怕他没有完成一声十声念佛。

这种情况又分几个:

1.       就是临终之机他一生不知道有念佛,那我们临终助念的时候,就要从这方面来下手。

2.       他虽然知道,但是他不相信有净土、有阿弥陀佛,他知而不信。

3.       或者信而不念,观念式的 --“哦,你们告诉我有”,但是他自己没有发起真实愿

往生心,也不念佛。

4.       虽然念而中断、怀疑,念一念又不念了,有所怀疑。

在这四种情况下,虽然佛有这样的功德和救度力量,但他是不容易得到利益的。不知,不信,不念,念而中断、怀疑。

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从助念人来说。

助念人就要针对他这种情况。

不知者令其知。让他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知道人生是苦、有轮回等等。不信者要令之信。要让他信轮回是苦,信极乐是乐,信自己绝对轮回,信靠阿弥陀佛决定能到净土清净世界。

不念者令其念佛。他不念,或者不方便念佛,或不知道念,或者是心力不够,很弱,那我们在旁边助念,引导他,协同他一道念佛,这叫助念。没念令他念,带他念,一句

一句,速度快慢等等。

不愿者令愿、有怀疑者令不怀疑。或者,他虽然念,但我们带着他就不至于中断。如果有所怀疑,或者有别的障碍,我们也要帮他排除,让他心中不生障碍,愿生心不断、真实,这样就能达成往生。

助念者的工作,要完成这一套过程:不知者令知、不信者令信、不念者令念、不愿者令愿、有怀疑者令不怀疑。

一直让他达成念佛往生,这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即使花上一天一夜也不算长。往生成佛多难啊!多大功德啊!一天一夜就达成了,这也不算长;即使花几天几夜,仍然很短。但不是说阿弥陀佛要求我们要这样,说要花这么长时间才可以往生,不是这样的。我们这样做,是要帮助临终人达成所谓一声十声的念佛。从助念者的角度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万全之策,这样做是把稳保险系数。如果你来了之后,念一声佛就走了,那他听到没听到啊?他有没有跟着念啊?有没有愿生心啊?

所以,要有万全之策。

第二,我们来助念的人,也不知道在念了这么多声当中,到底是他在中阴身的状态,还是在昏迷的状态,还是在哪种状态、哪种心境下,他就真的起了愿生心,内心也念佛了,甚至他都看见佛来,跟着佛走了。他如果没有讲出来,我们助念的人没有他心道眼,没有他心通,没有神通力,就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往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跟着佛往生的。

所以,为了万全之策,我们就多念,时间长一些。这是第二种情况。第三,适当的表达。我们来给别人助念,不管是道友,平常的莲友,还是亲属家眷,还是说别人介绍我们来念佛,总不能跑来说“哎呀,念一声十声吧”,我们在世间人的

情感上,表达总要恰当。

人家整个家庭有亡人,都在茫然无助,甚至在哀泣、悲嚎当中,那我们来念佛,总要有一个适当的表达,念上几个小时,这是种法事嘛,也是正常的。

第四,不光是对亡者要助念,而且还承担着抚慰亡者家属的职责。因为生死离别对一般人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人生痛苦事件,如果没有佛法上的支撑,家眷都会茫然无助,内心很恐慌。我们来了,如果就念一声十声,然后就走了,这显然不庄重,对家属也不恭敬。

我们通过为他们这样做,家属的心情就得到了舒缓,感到为亡故的某某人,请了这么多法师、莲友来念佛,念得这么认真,他自己内心也感到有所交代、对得起、有所表达。这对于家属也是一种安慰、引导。

所以,从总体来讲,保持一定的时间,比如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当然也要看现场具体能够允许的,这样,从世情,从佛法,从整个仪轨,从对临终者的关怀,都显得比较完整、圆满。

另外,从佛教来说,也引起别人的尊重。如果你来了,助念一声十声,一两分钟、三五分钟就走了,那么世间的人并不了解,你即使有他心道眼,知道决定往生,也要拉长时间,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信心,他们会觉得“连你们都这样糊弄我,这样忽悠我,你们自己对佛法都不庄重,都不诚恳,那我怎么能起信心呢?”

所以,我们去助念,要很正规,即使知道他已经往生,也要有相应的助念时间段。

03. 网上助念与现场助念有何区别?

问:请问在网上助念(比如 “虚空念佛堂”),和在现场助念有什么区别?

从佛这一边来看,从我们念的这句名号来说,不管在哪里助念,效果都是一样的。

因为佛是法界身,遍一切众生心想中,具有圆满无碍的智慧、神通、道力、光明。

不论在哪里念佛,或者为别人助念,感通的功能丝毫不减弱。就众生这一边来说,如果在现场参加助念,发心更加殷重,真诚。

因为环境、对境不一样。无常感会加深,慈愍心也会生起来,会更加虔诚、专注,家属的感受也比较亲切、安慰。这是现场助念优越的地方。现场助念,也有不足的地方,毕竟大家不方便去,有的在不同城市。

如果网络助念,比如“虚空念佛堂”,反而比较方便,这正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如果我们的心也够虔诚、专注,当然就更好了。

04. 专修与杂行一起助念,亡者不能往生?

问:专修念佛人和杂行杂修人在一起助念,亡者不能往生吗?甚至将来会影响参加助念的人的往生吗?有人说亡者有神通,修得不好的人,自己往生都没有决定,你来助念,他不信你;只有专修念佛的人,自己往生一定,已经坐在莲花台上的,你来

助念,他就相信了。

先打个比喻。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像火,专修念佛的人如同干柴,杂行杂修的人如同湿柴。所以,如果是专修念佛、信心具足的人来助念,当然火力就比较大;杂行杂修的人来助念,可能火力比较小。

但不管是专修还是杂修,既然在助念现场念的都是这句名号,总之是有火力的,是有效果的。因为念的都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不能说“必须专修念佛的人助念才能往生,

别人助念不能往生”。

不过,如果都是信心决定的专修念佛人来助念,当然效果更好。因为更虔诚,更专注,也更能给亡者带来信心,整体的

氛围、感染力都更强。

所以,助念的场合,最好是专修念佛人。如果不能这样,那也是以专修念佛人为主,根机相对较浅、较杂的为次,在这种氛围下还能把杂的给带专了,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个“杂”,并不是在助念场景下杂,来到这个场景都是念佛,不管是四字还是六字。

助念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杂行杂修的开示;如果讲杂行的理论方法,这样就会有干扰。所以,可以共同参加,但不用其他的开示;只念佛,要开示就讲弥陀慈悲救度、必然往生的道理,所谓“种种

安慰,为说妙法”。

当然,不存在影响自己往生这一说。

抱有这种想法,说明对念佛往生的道理还不明白。

念佛往生不是看助念是专还是杂的人参加,而是“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我们念佛,是以弥陀誓愿为保障,哪里会因为参加一次助念,其中有杂行人,往生就不定了,这样很显然是不了解教理。

一百个助念的人当中,只有我一个专修念佛,九十九人杂,也不影响我的往生啊。

“亡者有神通,看见来助念的人,已经坐在莲花台上的,他才相信”,这也没有道理。我们念佛是靠弥陀的名号、弥陀的光明,众生一旦称念佛号,“不看僧面看佛面”。佛光显耀,一切声闻、菩萨光明犹如聚墨而不见,怎么

能看到你这个小凡夫呢?

念佛是在传递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现场所显现的也是阿弥陀佛的救度光明,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场景不

谈个人的修为。

不论什么人,专修人,杂行人,或者世间没有信佛的人,只要念佛,当下阿弥陀佛应声现在其前,佛的光明摄取不舍。所以,跟我们个人修为没有什么关系,主要都靠阿弥陀佛。

05. 助念时四念、六字的使用

问:临终助念的时候,是不是生平从来不念四字的人,临终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改为四字?生平四字、六字都念的人,咽气前可以用四字吗?

临终到底是念四字还是六字,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至于在临终前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之间怎么去调整,这是一个过于细节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纠缠太多,可能操作性比较差。主要是来助念的人要有正知正见,一般我们是念六字的。

一直念六字也没有问题。念的速度不快不慢,要能够让对方听起来是一句名号。如果有确切的把握,比如判断这个人现在很昏散,可能六个字比较长,他反应不过来,改为四个字也是可以的。

我不建议改来改去,就一直稳定地念下去就好了。如果念四字,也一直念四字,问题也不大。

06. 助念有必要搞开光、洒净等仪规吗?

问:如果家属要求我们,还给亡者开光。有时候亡者家属没有要求,也问一问“需要开光吗?我们会的多着呢,开心光、开眼光、出殡、下葬,都会--亡者走后,家里还要洒净吗?是不是还需要再做点什么,确保亡者往生极乐世界更有把握?”目前发现有念佛堂在做,也有好几个念佛堂在跟风,只怕时间久了形成不好的风范。答案很简单,助念就助念,不要复杂化,不要旁生枝杈。

只念佛,不必做开光、洒净这一切。

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无量光明,

阿弥陀佛称为“十二光如来”,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等,念佛还不足以开光吗?整个法界都开光了呀。而且也没有什么洒净比念佛更好的。

所以,有关开光、洒净,所有这一切的内涵都在念佛当中。

念佛,最重要的就是一向专念,尤其在临终助念的时候,助人往生,更不要夹杂。即使下葬、出殡,这一切都是念一句佛号。

净土宗的祖师都没有提倡助念要开光、洒净,净土三部经当中也没有这样的教理。

所以,这样做恐怕会因为违背传承而误导众生。大众基本上对佛法不了解,也没有正知正见。呼喊、吆喝、倡导的人,你提倡什么,他们就跟风什么,所以这些要特别注意。

所谓“君子开风气之先”,要引导大众走向佛法的正知正见、正信正行,直接以名号来利益众生;一些不必要的宗教仪轨、花哨迷惑的形式,通通省略。

助念用开光、洒净,可以讲是别出心裁,我出家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从古到今没人这么做,大江南北也没有见过。这显示现在的人愿意搞些花样,搞些奇巧。我们专修念佛、老实念佛的人,要规规矩矩地来做。希望大家了解这个道理之后,还是回归到本源。

即使在一般的法会搞开光、洒净,那是平时吸引一些普通社会大众。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结缘方式,搞热闹一点。

临终助念是个大事,是生死升沉的关键,再搞这种花里胡哨的,这对亡者太不尊重,也没有意义,还会起到分散效果。说帮人更好地往生,那是没有可能的,只能坏事。确保亡者往生极乐,只有弥陀的本愿,只有念佛往生。这是确定的。

07. 助念时东想西想有无效果?

问:我为我母亲助念,念佛时总是东想西想,这样不够虔诚,会不会影响助念效果?要怎样去克制?

首先,凡夫这样都是正常的。一般都是边念佛边东想西想,发觉之后就把它收回来。方法,就是一句一句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其次,不要在心中有过多的自责,“你看我怎么又不虔诚了”。这不是不虔诚,这是虽然虔诚,但是力有不及,也就是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想一心专注,不要打妄念、想别的,但是妄心的习气我们一下控制不了,不是训练有素,所以谈不上不虔诚。就像学开车一样,你再怎样虔诚,你上去以后,控制方向盘就手忙脚乱。花了很多钱,专门请教练,还能不虔诚吗?但是你训练还不到位。所以这不是不虔诚。不会影响助念效果。

当然,如果更专注,就会更好。但是助念,都是一般凡人去做的。只要你不是故意地放纵,有前期的准备,就是收摄身心,端坐如仪,一句接一句念;想到别的,一旦发觉,马上抓回来再接着听清楚念,这样效果就相当不错了。

因为不管我们助念,还是通过我们的念佛引导病亡者的神识,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这句名号当中就有佛光照摄,就有佛的救度功能,当下就有佛法的光明和温暖,亡者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这种佛力、慈悲是非常强大的,它能给亡者以安慰。

总之,我们自己尽量专注;力有不及的时候,不要过多责怪;不要反而因为这个事又想许多,心思又更乱;也不要认为这样没效果--不是这样的。

只要能安心定意去念佛,效果都很好。

08. 助念后要不要对亡者的身体探视?

问:助念后要不要对亡者的身体探视?

所谓“顶圣眼天生”的说法是有的,但是对亡者的身体探视不要太看重,也不要太频繁。这些,古大德都是有教诫的。不要动不动就往头上摸一下,如果他的神识还没有离开,这个动作可能让他非常痛苦。

助念时是有很多讲究的,要尽量保持环境温馨、平静、安静、祥和。走路都要轻轻的,一点声音在他都非常敏感,甚至你感觉走路很轻,那个时候稍微一点风,对于亡者的神识来说却像起了狂风一样。

所以,电风扇这类东西要尽量注意。动作要轻,要少,不必要动不动就用手去摸一下。

要判断的话,如果有盖脸布,就轻轻地、慢慢地掀起来看一下,要让他比较平静。如果他往生了,不摸他不也往生吗?干吗一定要去摸一下呢?

之所以经常去看,是因为自己本身对教理不了解,对名号的功能、功德,对弥陀的救度缺乏信心。反复去看,就好像蒸包子,“包子熟了没有?”看一下又看一下。会蒸包子的人哪里还用老去

看呢?只管念佛就好。

往生并不难,往生很容易,尤其是临终助念;除非这个人拒绝往生。

我很赞叹、佩服发心助念的人,这是一个苦活儿,风里来雨里去,有时甚至半夜叫就要去。

但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是阿弥陀佛来接引,助念是引导他靠上佛的愿力。要通过轻松、和缓、天衣无缝自然衔接的方式,把他的注意力引到阿弥陀佛那里。不是助念的人有多大的力量,

也不要让他感到很紧张。

很轻松地告诉他:“某某人,阿弥陀佛有无限的慈爱,有无限的愿力,有无量的光明,现在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光明就照耀你,决定可以到净土,你就放心吧!不管你有没有行善、过去有没有诵经,也不管你念了多少佛号、有没有修行,这些现在通通放下,佛是无条件的救度,现在只要念佛,佛光就照注你。”

只要念佛,佛光“啪”就照到亡者的身上,所以只管念佛就行了。助念起什么作用?

助念就像开电灯开关一样,只要把开关一按,光就照亮了。还用得着费那么大劲儿按吗?那样使劲按,说明对电灯没有信心,也说明灯光不灵。就算手上按得起了泡,如果灯光不灵还是不管用。而且,不要给亡者一个暗示:

“你看,往生很困难哦。我们这么使大劲,你也要使大劲。”不是这样的,要很轻松,让他觉得是无形当中自自然然的。“某某人,能念得出来就跟我们一道念,念不出来听我们念是一样的,听了佛号就往生。” 经中都有证据的,《观经》下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听闻佛的名号乃至一声、一念,都能往生。往生很容易,就像光明破黑暗一样,灯光一按马上就亮,黑暗消除;名号一念,佛光自然照下来。

而且,临终的人处在恐怖、孤苦、无依无靠当中,这个时候只要一念佛,他会本能地靠向佛。即使一生下来就是瞎子,他也认识佛,他自然就知道。为什么?这是佛性的力量,是本能、自然的。

就好像南方人不认识暖气管道,但是冬天冷的时候,有暖气他自然会靠近,不需要认识。佛是多么慈悲,众生恐怖的时候,佛一来便消除了他的恐怖,他肯定往佛那里靠,黑暗的恐怖自然会向

光明的温暖靠近。

所以,尽管放心,只要助念念佛,甚至一句话不用开示,都能往生,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有人说:“我不会开示,不懂得开示,不知行不行?”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几个人安安心心地念佛,稳稳当当、平平静静地。

念佛人的心态会影响这个人,所以,助念的人一定不要吵嘴,你说念四字,我说念六字,两个人在那里争吵,把被助念的人放旁边,这怎么能行?

这时候一切要以被助念的人为重,要和谐。内心坚信弥陀的誓愿,光明摄取不舍,这样的信心跟佛的感通就很强,同时也会感染被助念的人。如果心里认为很难,这个意念也会影响到他。

所以,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易行道嘛,干嘛想得那么难呢?这方面希望大家有正确的认识。

09. 亡人只得念佛功德的七分之一吗?

问:为亡人念佛,亡人只得念佛功德的七分之一吗?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不是这样的。

所谓念佛得七分之一功德,这也是有出处的,《地藏经》里就说,如果为亡人荐福、修福报,为他念佛,亡人得七分之一功德,阳上的人反而得完全的功德。《地藏经》说的这种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世间的福报。因为世间的福报是有漏有为的,是可以衡量的,所以有多有少,所以才讲七分之一。

另一方面是要说明,你为亡人念佛,你自己的功德利益更大。这是要引导现世的人,要去搭救亡灵,你不要以为功德全给他了,其实他只得七分之一,你可以得全部。

这是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是说明,这个亡者不管他有心无心,只要阳上的人为他追荐,他都能够得到一部分,至少是七分之一。以这种情形来说,助念,或者说依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那就完全不适用。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世间福报。这句名号功德叫“无量光寿”。无量光明是智慧,无量寿命是福报,它是无量的;往生

是无生无为法、涅槃法。

所以,不可以数量来衡量。

净土三部经从来都没有说 “七分之一”这件事。不管是现场助念,还是远程助念,还是作法会回向,都不存在 “七分之一”的事。

因为名号功德是全体的,是无法分割的,它是无穷大。

如果以现在的数学公式来说,

无穷大乘以七分之一还是无穷大。

既然佛号的功德是无穷大,那这个亡人到底得多少?如果他一念信愿相应,愿意往生极乐,愿意信受弥陀救度,当下就能往生,这跟他的信心相关。

除非他不愿生,不愿生当然就是世间福报,但对他仍然有拔除三恶道苦、到人天道这种作用。或者想往生,但还有疑惑,那么也有可能是“胎生”,这是因为疑惑佛智,所以在莲花内五百岁不见诸佛。但这不代表佛的名号功德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他的疑心障碍。

10. 临终人是否能感知助念者心念?

问:刚咽气舍报命终的人是否有通力,或者灵性?他是否能感知到助念人的心念?如果能的话,我们来助念想什么他都知道喽?他都有神通了,那我们这个心念端正很重要啊,免得会影响他往

生,或者他有意见。

当然,他也知道,助念往生主要还是靠阿弥陀佛。临终人,他的感觉器官,经中说比常人要灵敏七倍,到底是七倍、八倍、九倍,不知道。

总之,肯定是灵敏得多。

平常听不见的,到时候听得见,平常看不见,到时候看得见,甚至如果是神识离体,那当然都有一种灵通。至于说有没有他心通,是不是助念的人心中想什么他都知道,那是不一定的。有的或许有,有的或许没有。不论有还是没有,这都是不确定、不稳定的,有的通力也不是说有多强盛。

另外,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也不必过于担忧“我的心念没那么端正,给他知道了,不是麻烦了吗?”要知道我们的心念起起落落,它是生灭的,不是究竟的,是不坚固的。

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这句佛号就是正念的,它的影响力更大。就好像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在那里播音,虽然有点杂音,但是以播音的声音为主,大家还是听播音,不是听杂音。

所以,即使你念佛的时候心中有一些念头,想东想西,

不会影响助念的效果。

只要我们诚恳、专注,尽我们力量所及,善巧安慰、开导,帮他助念,这都有很好的效果,不必在这里顾虑太多。

当然了,我们一旦想到这个被助念的人或许能知道我的想法,那么大的、恶的念头就不敢有,有对不起他的,要赶紧忏悔。助念的人不要太多,人多了以后就杂,场景也杂,难以统一。

有那么三四个人、两三个人,最好是平常经常搭档的,念佛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彼此的默契都非常好,这样

形成一个“尖刀班”。如果四个人就一边两个;如果三个人,就以一个人为主,靠近他的头首,旁边一边一个;如果两个人,当然就一边一个。

即使一个人也无妨,就是诚恳、专注,闲杂缘要少,来一句句地念佛,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开示和引导,这就很好了。

11. 助念净身更衣时骨节不柔软如何处理?

 

问:助念之后,给亡者净身更衣之前,发现身体的骨节不柔软,这时候用力地去掰。

这样可以吗?

这样不可以。

身体骨节处不柔软,就用热毛巾给他热敷。往生后人体的血液就凝固了,热毛巾热敷之后,就缓解了。不管是多长时间之后,都应当这么做。这一方面是尊重、体贴刚亡去的人。另外,怕给他增加格外的困扰,比如说痛苦。如果神识没有离体,这样粗暴野蛮地处理是非常不尊重的,甚至会引起极大的痛苦,

造成很大的过失。

所以,不应该那样。再来,也能够兼护到家属的心情。如果我们对亡者非常地体贴,细心,那么家属看见大家这样助念,他会有感动;但如果你很粗暴地给他掰,那家属看见,心中当然不乐意,不会令其增长善根的。

那为什么有人会急着把它掰开呢?

或许他觉得“你看骨节还不柔软,还要拿热毛巾来敷,那说明我助念没有功德、效果”,这种想法、理解是错误的。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诚实,不要作伪给别人看,好像“我念佛多么厉害,你看,都柔软了”。

因为不柔软,不代表没往生。

我们还是要尽全力,百分之百尽量周全地要为这个亡人负责任,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好不好看。

希望大家,有不懂的,不了解的,要注意一下。

12. 为何有人专修念佛死相不好?

问:为什么见到有些专修念佛的人,走的时候面相不好看,要经过助念才转得面相好看、身体柔软呢?不是说专修念佛就平生业成吗?这个问题分几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专修念佛,平生业成”,这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对我们的保证。

从教理来讲,在佛这一边,当然百分之百没有任何问题。其实,即使没有念佛的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对于他来说,也是往生之业已经完成了。因为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了,他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十方众生往生之业早就完成在这句名号当中,这叫“十劫业成”,十劫之前众生的往生之业已经达成。但是就我们每个人来说,往生有没有在平生达成,外人通过外表的现象是很难判断的。

也就是说,众生往生所需的所有功德,阿弥陀佛已经完成在名号当中,这叫“名号业成”。名号业成了,你有没有如实地领纳,让它成为自己的,以实现平生业成?那是要每个人自己去领纳的。

有的人表面看起来很虔诚,很有信心,很专一地在念佛,但内心还有犹豫,还有怀疑,还有等待和期盼,“我什么时候才能达成?”这都不叫平生业成。平生业成是现在往生就拿在手中的。如果以为现在不定,到临终才定,那就是临终业成了。

所以,多数人虽然听到了“平生业成”,但是要成为他的,那要他自己首肯,别人不能代替。也就是说,表面看起来某某人在专修念佛,但是他到底有没有达成平生业成,别人并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是糊涂的。所以教理上讲是这样,但还要你如实领纳。

第二,平生业成的人,他死的时候是不是一定就面相好

看、有瑞相呢?

不一定。

平生业成了,如果正常情况下,死的时候就少恐惧,少担忧,有信心,有依靠,有喜乐。如果生前没有造什么大的恶业,那么走的时候会比较平顺,比较安详,我们可以说有瑞相。但这只是一般状况。

还有些特殊情况,就很难说了。比如他病痛特别剧烈,或者他那段时间有些特别纠结的事,临死的时候刚好显现出来,他面部表情可能就不那么祥和。这样是不是就没有往生呢?

作为一个平生业成的人,往生没有任何问题的。他的心是安定的,他在弥陀摄取不舍的光明当中,所以往生没有问题。只是说,他好像不是很好看的样子。比如我们坐船,一旦上了船,就一定可以到达彼岸。大船运载众生的功能已经完成了,你一旦乘上船,这个业也就是达成的。可是乘船的人,上船的时候突然脚扭了,受伤了,他坐在船上,面相会好看吗?他可能“哎呦呦” 叫,不好看了,但这不影响他到彼岸。当然,一般情况下,坐在大船上的人总是轻松的,一定可以到彼岸的,这跟在水里游泳的人完全不一样。可是,可能有人脚受伤了,或者拉肚子了,晕船呕吐了,并不能说他就不到彼岸。

同样,临终有不好的相并不能说他不往生。

第三,说明为什么通过助念会变得面色红润起来,变得身体柔软。

这也没什么稀奇。我觉得对面色红润、身体柔软不要太执著,这是针对那些初机的人;如果久修念佛的,眼睛老盯在这方面,那就盯错地方了。

人死了,经过化妆,面相就会好。助念、开示、安慰,对平生业成的人来说,我想大概类似于精神化妆一样,他就显得面相好一些;但其实对往生这件事没有加分的作用。只是凡人看到这样,因为你给他作了一些引导,你给他 “化妆”了,给他精神上安慰了嘛。当然,彻底究竟的安慰是弥陀的救度。

第四,从你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他并没有平生业成。我们不知道他是哪一种状况,有这种可能吧,他并没有平生业成,有疑虑,有担心。

但是通过临终助念,通过善知识的引导,他放下了这些,也就是他是助念的时候业成的,临终业成,助念业成的。

这个时候他的心完全放下了,坦然随顺,就显示出面相好啊,身体柔软啊。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13. 有舍利子决定往生吗?问:为什么有人临终念佛没多少声,死后也有舍利子?有舍利子就代表一定往生吗?首先说明一下,对舍利子不要看得特别重,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有舍利子不代表就一定往生,也不代表有多了不起的修行。

净土法门不看重这些;最看重的,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念佛必定往生。

至于念佛没几声有舍利子,这可能是他的宿善,或者说是佛法、佛号的不可思议。

不过不要在这方面纠结。

没有舍利子不代表没往生,有舍利子也不代表往生。决定往生不往生的,是他有没有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十方诸佛最看重的是这句名号,所以十方诸佛说“念佛之人,我等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诚”;没有说“你有舍利子我来证诚”,那都是不入诸佛眼的。阿弥陀佛也说“念佛众生,我光明摄取不舍”;没有说“有舍利子才摄取不舍”。

对我本人来说,最稀罕、最看重的也是这句名号。至于舍利子,哪怕有拳头那么大,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不要主次颠倒。

14. 亲人在边上助念会障碍往生人吗?

问:亲人可以坐在往生人的边上助念吗?领众说亲人坐

得太近会障碍往生人。

这要看情形。如果彼此都有正信正念,都愿往生,当然亲眷来为他助

念是最好的,不会影响。

如果临终人,他的情执特别重,而来的这个人正是他所特别执念的,或者是他最不喜欢的,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导和启发,就会形成障碍。有的婆婆,几个媳妇中来了她最不喜欢的那个,来了又没有好好化解,这种情况下,恐怕对临终人的心理、愿往

生的心形成障碍。

这时候就要有所回避,或者要有善巧的语言化解他们之间的怨对。如果是瞋恨,就要解除这种瞋恨;如果是特别的执著,也要安慰她说: “你到了净土,我很快就来,你先去,我们会永远不分开。”

所以,在于我们善巧的引导,并非一切情况下都是障碍。你引导得好,他更高兴,更有助于临终人往生。从人情角度来说,临终人在临终的时候,如果他比较亲的人都不在旁边,来的人都是不认识的,他会有一种陌生感。

如果有自己比较信赖的、比较亲近的人来跟他讲,“你念佛往生西方,我们随后就来”,再有其他莲友一道念,

当然效果就更好了。

如果亲眷本身不善言辞,或者佛法方面比较淡薄,那么领众的人可以代替他发言,

“某某人,你看你喜欢的儿孙都在旁边,他们都非常爱你。你现在寿命也到了,大家都希望你先到净土去,去了之后,他们很快都跟着一道来”。

然后问他们“是不是啊?” 他们说:“是的,爸爸,你先去吧,我们接着就来。你到那里还可以照顾我们。”临终人心里就会放舍。

这个要观察,观察他们的状况。

15. 如何保证临终不受干扰顺利往生?

问:有人一生念佛,临终想请莲友来助念,但是受到家属的阻拦和干扰,结果走得也不好。请问有什么办法保证临终不受家属和身心痛苦

的干扰,顺利往生?主要是要在平常念佛,信受弥陀救度,了解我们这个法门不是直到临终才可以得救,是现在念佛现在就在阿弥陀佛的摄取光明当中;养成念佛的习惯,信愿具足,一心信靠阿弥陀佛。

这样不管临终什么时候死、什么情况下死、有没有人来助念、有没有干扰,都没有关系,都决定往生。

所谓决定,是决定在平常,不是决定在临终;是决定在弥陀的誓愿可靠,不是决定在是否有人助念;是决定在我们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不是决定在临终的时候有没有人障碍。把这几条搞清楚,心里就踏实,这是根本的。

附带的,要看你的缘分,我觉得平时要做好对家人的劝化工作,也就是要以爱心换取他们对你信仰的同情、支持,这样临走时,大家或许可以按照你的遗愿来执行。但也有不少不信佛的人,嘴上答应你,可是走的时候还是按照世俗的常规办,他觉得这样比较有面子,因为他也没有信仰。

所以很难说你死了之后人家按你的意愿办,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祈求阿弥陀佛。选一个好时间,在这些可能障碍的因素发生之前,自己悄悄就走了,所谓人不知鬼不觉,只有阿弥陀佛接你去往生,等他们发现,你早就走了。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平生业成,不要等待临终。

阿弥陀佛的誓愿这么好,早就给我们平生业成的功德利益了,为什么我们自己那么愚痴,一定要等待临终那个

时候才定下来呢?

而且手忙脚乱,看东家,看西家,看张三的脸色,听李四的声音,指望这个不障碍、

那个不阻拦,何必呢?

所以,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好死、赖死,怎么样都到净土,这就放心了。

16. 因为我来助念,某人才能往生?

问:有人说“是我来帮你助念,你才能往生”,这种想法正确吗?

这种想法不正确。

这种想法是自我过于骄慢,

也是贪佛的功德。

助念固然值得赞叹,但是对方之所以能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我们参加助念,目的是“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自己信顺弥陀救度,也引导他人共同信仰弥陀救度,往生净土,这是报恩的行为。如果贪为己功,那就相反了。

对于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都是病人,不是医生;我们都是在河里淹得将要沉溺的

人,不是救生员。

病人的病医治好了,是医生的功劳;沉溺大海的人被救到岸上,是救生员的功劳。

我们都是蒙受弥陀救恩的人,要有这种自觉。如果说“因为我来助念,所以他才能往生”,这种想法就是杂行杂修、自我骄慢,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无有惭愧忏悔心故”“不相续念报彼

佛恩故”,是不恰当的。

17. 人活着请助念可以去,死了就不要去了?

问:有人说,人活着时请助念可以去,死了就不要去了,学法重于助念。请问这样对吗?

就助念来说,不论这个人是临命终--还没有死,还是刚命终,如果接到助念邀请

的,我们都应该去。

因为这个人看起来死了,其实神识并没有灭,这时候来为他助念,除非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新亡之人由于执著等种种原因,神识总会在附近,我们可以为他开示,引导他念佛,这些都有效果的。

这时候帮人助念,只要他能闻信,有一念愿生之心,即时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生命升沉的关键转换时期。

平时闻法、念佛,固然是要追求平生业成,可是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的机会,到临终了,或者是刚命终,这个时候再不给他机会,他岂不是直接就堕落下去了吗?

所以这个时候给他机会,显得弥足珍贵。

学法的目的在于自利利他,而这正是利益他人的最好时机。

我们所学的法义,我们所感受弥陀的慈悲,正好能派上用场。所以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至于学法,既有从经文法本上来学,也有从现实生活当中来学。

比如我们去为人助念,不管这个人是将死还是新亡,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加深对无常的理解。

无常、苦、空,这是佛法的基本概念,面对这种事实、境界,容易加深我们的理解。

对于临终时候的孤苦、无助、

无奈,也会加深理解。对我们平常这种烦恼深重、

自身无力也会加深理解。

当然,对弥陀的慈悲救度也会加深理解,从而更加一心归命和仰靠。

所以这些都是学法的内容。

学法要学得活,所谓“活学活用”,就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净土宗又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修行宗派,一切都要落实到自利利他、念佛往生这一方面。

所以,助念就有它特殊的重要意义。

18. 助念应当抱持怎么样的心境?

问:助念应当抱持怎么样的心境,怎么来开示、助念?

在二十年前,我曾在江西参加一位姓黄的老居士的往生助念,那是我第一次去助念。

我记得当时去的时候,他可能刚要断气不断气的状态,

然后就往生了。

我是拉着他的手,就在那里念佛,也做过几句简单的引导。整个念佛的过程我是感到非常轻松。

因为我当时在念佛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我要帮某某人助念,我一定要如何才能帮到他”。

我基本上就是一个人自顾自地在那里念佛,念得很相应,念得很舒服。

因为我自己念得很相应,我想“对,念佛就应该这样,助念也应该这样”。我也没把对方当做一个死人,就是我们两人在念佛而已。他现在是不能发出声音来,我能发出声音,我就认真念我的佛就好了。

而且我认为只要我念得自己感受很好,这个磁场也一定会影响到对方,他感觉也会很好的。如果我自己念佛都是七上八下,心里不安,一会儿睁眼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瑞相,一会儿又想一想别的事,或者说想要有点瑞相能证明我助念成功了,将来可以使更多的人生起信心。如果我这样想得很多,可能对我也是消耗,对对方也许反而不利。我少有的几次助念,基本上都这么念的,自己感觉还挺好的,也觉得有信心。但是对照大面上的助念团,我都不敢把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因为那都是好多人,都要轮班不断地换着去念,所以我

也找不到一个人去印证。因为大家都感到助念很难找到一帮人能够发心,特别是晚上,要是在北方,冬天晚上也很冷,如果我们把这套方法学会了,一个人助念,一两个人助念,这是非常实在的,念的人也舒服,如饮甘露,而且利益也特别明显。

为什么呢?七八个人、几十个人助念都能往生,一个人助念那更能往生了。道理何在?就是专注,不打闲岔,不分心。因为人多,必然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有的时候助念的现场就成了吵嘴。

有的想念四字,有的念六字;有的念《地藏经》,有的要念佛;有的要这么主张,有的要那么主张;张三想开示,李四还想表现一下。即使有威望的人来统领,把握全场的局面,也是有很多的事情。

因为人多,自然就生出事情来了。

我觉得助念很简单,一对一,就是一个人坐在亡者的身边,也不要把他当死人,就你俩念佛,一个能发声、一个不能发声而已。这样就陪伴他一道,让他跟阿弥陀佛一对一地见面。不是我们来助念的人有什么威德、有什么本事,让这个亡者跟阿弥陀佛一对一。这个效果应该是最明显的。当然,也不是反对两三个、四五个人一起助念。如果大家都很和合,那些啰啰嗦嗦、缠缠绕绕的、不需要的事情,大家心里都不存在,这当然也很好,也不会格外多地去

消耗我们的精力、体力。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念佛人的心境越单纯越好,包括网络助念。

助念这件事情,是我们日常都必须做的事,要它能够可长久、可持续,可以普及化。

像那些大阵仗的,要有多少人来助念的,就不容易普及。

如果能够学会一两个、两三个人的助念,能感受到这当

中的法喜、自在。

希望去助念的莲友们,也不要有额外的心思,也不需要自己担心“哎呀,我一个人去行不行啊?”哪里是你一个人去?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一大堆菩萨都在呢,我们不要把心思放在人事协调这方面。

我们来帮他助念,他都最后关头了,你还再去协调人事、心理,然后彼此消耗。因为这些方面,这些世间的事情一定是很消耗的,念佛,安安静静自己念佛,那有多大消耗呢?所以,心完全放下来,助念也有易行道的方法,就是完

全任凭阿弥陀佛。

我们只是念佛,安安静静,一句接一句,稳稳当当的,不要想有没有瑞相,也不要想他能不能往生,也不要想助念能成功不能成功,你只要念佛成功了,就是成功。把这一切七上八下的心思通通放下,没有负担,这样不就自然轻松了吗?这样念佛

肯定不会感到很累。

亡人是靠我们的念头来引导的,如果我们的念头犹豫不决,挂碍很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把他送往生;那一个人专注一心,对他利益肯定最大。

临终助念倒未必只是对亡者,亡者如果是信众莲友,那他早就知道念佛往生的道理了,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的家亲眷属,让他们建立无常观,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有一个概念,适当的时候他们也能用得着。那么这个时候心思回来一点跟他们讲,这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