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1 9 1 4 ─ ─ 中 華 民 國 三 年 甲 寅

    1 ﹐ 1 ( 一 二 , 六 ) 改 組 郵 政 , 定 每 省 為 一 郵 務 區 , 於 省 城 設 郵 務 管 理 局 ( 上 海 另 為 一 區 ) 。

    1 ﹐ 3 ( 一 二 , 八 )

    ( 1 ) 俄 外 相 覆 外 蒙 特 使 三 音 諾 顏 , 允 給 以 槍 械 。 計 大 砲 六 尊 , 機 關 槍 四 挺 , 步 槍 二 萬 支 ( 去 年 1 2 ﹐ 1 7 之 要 求 。 三 音 諾 顏 即 離 俄 京 ) 。

    ( 2 ) 章 炳 麟 不 滿 袁 世 凱 , 擬 出 京 赴 天 津 , 被 阻 ( 去 年 秋 來 京 即 被 監 視 於 共 和 黨 本 部 ) 。

    1 ﹐ 4 ( 一 二 , 九 )

    ( 1 ) 任 命 張 錫 鑾 兼 奉 天 民 政 長 。

    ( 2 ) 任 命 胡 仁 源 署 北 京 大 學 校 長 。

    1 ﹐ 6 ( 一 二 , 一 一 ) 商 務 印 書 館 創 辦 人 夏 瑞 芳 在 上 海 遇 刺 死 。

    1 ﹐ 7 ( 一 二 , 一 二 )

    ( 1 ) 吉 林 延 吉 韓 人 搗 毀 縣 署 及 墾 民 局 。

    ( 2 ) 章 炳 麟 請 見 袁 世 凱 不 遂 , 被 幽 禁 。

    ( 3 ) 任 命 楊 晟 為 上 海 觀 察 使 。

    1 ﹐ 8 ( 一 二 , 一 三 )

    ( 1 ) 定 總 統 俸 金 月 支 二 萬 四 千 元 , 公 費 月 支 四 萬 元 , 交 際 費 月 支 四 萬 元 。

    ( 2 ) 公 布 全 國 水 利 局 官 制 。

    ( 3 ) 開 歸 化 城 、 張 家 口 、 多 倫 諾 爾 、 赤 峰 、 洮 南 、 龍 口 、 葫 蘆 島 七 處 為 商 埠 。

    1 ﹐ 9 ( 一 二 , 一 四 )

    ( 1 )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停 止 現 有 國 會 議 員 職 務 , 並 特 設 造 法 機 關 , 重 訂 約 法 。

    ( 2 ) 嚴 禁 哥 老 會 。

    1 ﹐ 1 0 ( 一 二 , 一 五 ) 令 停 止 國 會 現 有 議 員 職 務 , 宣 布 解 散 。

    1 ﹐ 1 1 ( 一 二 , 一 六 )

    ( 1 ) 政 治 會 議 呈 覆 , 請 特 設 造 法 機 關 , 袁 世 凱 即 諮 詢 以 該 機 關 應 如 何 組 織 , 用 何 種 名 稱 。

    ( 2 ) 公 佈 所 得 稅 條 例 。

    1 ﹐ 1 2 ( 一 二 , 一 七 ) 豫 匪 白 狼 陷 光 山 。

    1 ﹐ 1 3 ( 一 二 , 一 八 )

    ( 1 ) 裁 撤 川 邊 經 略 使 兼 都 督 事 , 尹 昌 衡 留 京 , 任 命 張 毅 為 川 邊 鎮 守 使 。

    ( 2 ) 西 謨 拉 中 英 藏 正 式 會 議 開 始 。

    ( 3 ) 公 布 「 公 司 條 例 」 ( 9 ﹐ 2 2 復 予 修 正 ) 、 「 公 司 保 息 條 例 」 。

    1 ﹐ 1 4 ( 一 二 , 一 九 )

    ( 1 ) 武 昌 槍 殺 國 民 黨 人 耿 丹 ( 前 曾 槍 殺 祁 國 鈞 、 湯 瀚 。 1 1 ﹐ 1 6 又 槍 殺 張 作 林 ) 。

    ( 2 ) 豫 匪 白 狼 陷 潢 川 。

    ( 3 ) 裁 撤 稽 勳 局 。

    ( 4 ) 公 布 公 司 條 例 。

    1 ﹐ 1 6 ( 一 二 , 二 一 )

    ( 1 ) 外 交 部 電 駐 外 各 公 使 , 希 商 該 政 府 取 締 亂 黨 煽 惑 僑 民 斂 錢 購 械 , 並 驅 逐 首 要 , 解 散 會 從 。

    ( 2 ) 日 本 拒 受 庫 倫 活 佛 致 天 皇 書 ( 希 望 建 立 國 交 , 願 以 內 蒙 鐵 路 租 借 權 給 予 日 本 。 前 此 不 久 , 兒 玉 曾 至 庫 倫 , 此 書 係 去 年 1 1 ﹐ 1 7 所 發 ) 。

    ( 3 ) 袁 世 凱 向 政 治 會 議 提 出 祭 天 祀 孔 案 。

    ( 4 ) 豫 匪 白 狼 陷 商 城 。

    1 ﹐ 1 7 ( 一 二 , 二 二 )

    ( 1 ) 外 交 部 照 會 各 國 , 說 明 修 訂 稅 則 理 由 。

    ( 2 ) 召 集 財 政 會 議 , 熊 希 齡 、 梁 啟 超 、 梁 士 詒 、 徐 恩 元 、 湯 叡 及 洋 員 莫 理 遜 、 古 德 諾 等 出 席 。

    ( 3 ) 豫 匪 白 狼 陷 固 始 。

    1 ﹐ 1 9 ( 一 二 , 二 四 )

    ( 1 ) 內 務 部 規 定 保 護 宗 教 以 有 系 統 、 有 經 典 、 有 歷 史 者 為 限 。

    ( 2 ) 刺 宋 教 仁 之 要 犯 應 夔 丞 ( 桂 馨 ) 在 京 津 火 車 中 被 軍 政 執 法 處 偵 探 刺 死 。

    1 ﹐ 2 1 ( 一 二 , 二 六 ) 任 命 戚 揚 代 理 江 西 民 政 長 ( 4 ﹐ 2 9 實 授 , 原 任 汪 瑞 闓 因 被 控 受 懲 戒 ) 。

    1 ﹐ 2 3 ( 一 二 , 二 八 ) 派 朱 家 寶 、 楊 士 琦 、 李 盛 鐸 、 汪 鳳 瀛 等 為 高 等 文 官 甄 別 委 員 會 委 員 。

    1 ﹐ 2 4 ( 一 二 , 二 九 )

    ( 1 )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特 設 「 約 法 會 議 」 ( 造 法 機 關 ) 。

    ( 2 ) 豫 匪 白 狼 陷 安 徽 六 安 ( 1 ﹐ 2 6 陷 霍 山 ) 。

    1 ﹐ 2 6 ( 一 , 一 )

    ( 1 ) 公 布 政 治 會 議 所 議 決 之 約 法 會 議 組 織 條 例 。

    ( 2 ) 任 命 趙 倜 督 辦 豫 南 剿 匪 事 宜 。

    ( 3 ) 陳 其 美 自 日 本 抵 大 連 , 策 劃 奉 天 山 東 討 袁 軍 事 ( 3 ﹐ 1 7 返 東 京 ) 。

    1 ﹐ 2 7 ( 一 , 二 )

    ( 1 ) 派 畢 桂 芳 、 陳 籙 為 會 議 外 蒙 事 件 全 權 專 使 。

    ( 2 ) 農 商 部 與 美 國 紅 十 字 會 訂 立 導 淮 借 款 合 同 。

    1 ﹐ 2 9 ( 一 , 四 ) 政 治 會 議 通 過 祭 天 祀 孔 案 。

    1 ﹐ 3 1 ( 一 , 六 ) 英 人 要 求 將 滇 邊 思 茅 屬 艮 東 土 司 地 方 劃 歸 英 屬 。

    2 ﹐ 1 ( 一 , 七 )

    ( 1 ) 任 命 段 芝 貴 署 湖 北 都 督 。

    ( 2 ) 公 布 法 律 編 查 會 規 則 。

    2 ﹐ 2 ( 一 , 八 )

    ( 1 ) 漢 口 商 民 反 對 大 冶 水 泥 廠 向 日 三 菱 公 司 借 款 。

    ( 2 ) 前 四 川 都 督 尹 昌 衡 在 北 京 被 拘 ( 有 人 控 其 侵 吞 公 款 , 私 通 亂 黨 , 實 為 趙 爾 豐 報 復 ) 。

    2 ﹐ 3 ( 一 , 九 )

    ( 1 ) 令 停 辦 地 方 自 治 會 。

    ( 2 ) 任 命 龍 覲 光 為 廣 惠 鎮 守 使 兼 廣 東 陸 軍 第 一 師 師 長 。

    ( 3 ) 國 務 院 呈 請 設 置 清 史 館 。

    2 ﹐ 4 ( 一 , 一 0 )

    ( 1 ) 交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解 散 省 議 會 案 ( 此 案 係 趙 秉 鈞 等 各 省 都 督 民 政 長 聯 電 聲 請 ) 。

    ( 2 ) 嚴 禁 亂 黨 私 立 盟 會 , 散 布 牌 記 。

    ( 3 ) 孫 中 山 致 書 南 洋 同 志 , 謂 已 在 日 本 成 立 幹 部 , 團 結 團 體 齊 一 意 見 。

    ( 4 ) 美 公 使 芮 恩 施 函 詢 外 交 部 , 有 無 請 英 國 襄 辦 推 廣 海 軍 之 事 , 及 今 後 聘 請 美 國 海 軍 顧 問 教 練 官 意 見 。

    2 ﹐ 6 ( 一 , 一 二 )

    ( 1 ) 停 辦 京 師 自 治 會 。

    ( 2 ) 裁 撤 伊 犁 鎮 邊 使 , 改 設 鎮 守 使 , 以 楊 飛 霞 任 之 ( 原 任 鎮 邊 使 廣 福 卒 ) 。

    ( 3 ) 俄 使 對 去 年 7 ﹐ 2 2 承 化 寺 案 向 外 部 提 出 新 要 求 六 款 。

    2 ﹐ 7 ( 一 , 一 三 )

    ( 1 ) 規 復 祭 天 祀 孔 典 禮 。

    ( 2 ) 公 布 國 幣 條 例 , 及 施 行 細 則 。

    2 ﹐ 8 ( 一 , 一 四 ) 袁 世 凱 限 期 一 月 , 撲 滅 白 狼 匪 患 , 並 命 各 省 加 意 保 護 教 堂 教 士 。

    2 ﹐ 9 ( 一 , 一 五 )

    ( 1 ) 調 周 自 齊 署 財 政 總 長 ( 熊 希 齡 辭 ) , 朱 啟 鈐 兼 代 交 通 總 長 。

    ( 2 ) 劉 冠 雄 電 外 交 部 , 聘 用 英 員 教 練 海 軍 軍 事 作 罷 。

    2 ﹐ 1 0 ( 一 , 一 六 ) 設 法 律 編 纂 館 ( 一 作 2 ﹐ 3 ) 。

    2 ﹐ 1 1 ( 一 , 一 七 )

    ( 1 )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規 復 文 廟 。

    ( 2 ) 任 命 田 文 烈 、 高 景 祺 為 河 南 、 山 東 民 政 長 , 兼 會 辦 軍 務 。

    ( 3 ) 交 通 部 與 中 法 實 業 銀 行 簽 訂 欽 渝 鐵 路 ( 自 欽 州 經 廣 西 雲 南 到 重 慶 ) 合 同 ( 一 作 3 ﹐ 2 1 ) 。

    2 ﹐ 1 2 ( 一 , 一 八 )

    ( 1 ) 准 熊 希 齡 辭 職 , 以 孫 寶 琦 兼 代 國 務 總 理 ( 湖 南 都 督 湯 薌 銘 、 安 徽 都 督 倪 嗣 沖 反 對 熊 希 齡 ) 。

    ( 2 ) 農 商 部 與 美 商 美 孚 煤 油 公 司 訂 立 合 辦 陝 西 延 長 煤 油 合 同 。

    ( 3 ) 加 入 萬 國 郵 政 會 。

    2 ﹐ 1 3   ( 一 , 一 九 ) 任 命 段 祺 瑞 兼 代 領 河 南 都 督 事 , 出 駐 信 陽 , 督 剿 豫 匪 白 狼 ( 張 鎮 芳 以 防 剿 不 力 去 職 ) 。

    2 ﹐ 1 4 ( 一 , 二 0 ) 禁 法 官 加 入 政 黨 。

    2 ﹐ 1 5 ( 一 , 二 一 )

    ( 1 ) 舉 行 第 一 屆 縣 知 事 考 試 。

    ( 2 ) 江 蘇 海 州 兵 變 。

    2 ﹐ 1 7 ( 一 , 二 三 )

    ( 1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 英 代 表 麥 克 馬 洪 主 劃 設 內 藏 、 外 藏 。

    ( 2 ) 外 交 部 駁 2 ﹐ 6 俄 使 要 求 。

    2 ﹐ 1 8 ( 一 , 二 四 ) 廈 門 鼓 浪 嶼 英 國 巡 捕 拘 捕 並 槍 傷 華 人 , 商 民 罷 布 。

    2 ﹐ 1 9 ( 一 , 二 五 )

    ( 1 ) 任 命 孫 寶 琦 為 高 等 文 官 甄 別 會 議 委 員 長 , 梁 啟 超 為 幣 制 局 總 裁 , 趙 秉 鈞 兼 署 直 隸 民 政 長 。

    ( 2 ) 任 命 汪 榮 寶 為 駐 比 利 時 公 使 。

    ( 3 ) 日 使 山 座 圓 次 郎 與 孫 寶 琦 談 判 南 潯 鐵 路 , 及 南 昌 至 萍 鄉 , 南 昌 至 漢 口 廈 門 , 南 昌 至 杭 州 , 福 州 至 三 都 澳 等 鐵 路 問 題 。

    2 ﹐ 2 0 ( 一 , 二 六 )

    ( 1 ) 公 布 崇 聖 ( 孔 子 ) 典 例 。

    ( 2 ) 特 任 章 宗 祥 為 司 法 總 長 , 嚴 修 為 教 育 總 長 ( 嚴 未 到 任 前 以 蔡 儒 楷 暫 署 ) , 准 梁 啟 超 、 汪 大 燮 辭 職 。

    ( 3 ) 任 命 董 康 署 大 理 院 院 長 。

    ( 4 ) 農 商 部 不 承 認 漢 冶 萍 公 司 借 款 。

    ( 5 ) 廣 州 灣 商 人 反 對 法 人 抽 收 華 人 身 稅 。

    2 ﹐ 2 1 ( 一 , 二 七 ) 駐 紮 阿 爾 泰 科 布 多 交 界 之 新 疆 蒙 古 軍 隊 撤 退 。

    2 ﹐ 2 3 ( 一 , 二 九 )

    ( 1 ) 俄 使 為 呼 倫 貝 爾 問 題 向 外 交 部 提 出 要 求 四 項 ( 承 認 後 , 呼 倫 可 取 消 獨 立 ) 。

    ( 2 ) 第 二 師 王 占 元 部 連 敗 豫 匪 白 狼 於 商 城 信 陽 , 白 西 走 。

    ( 3 ) 任 命 董 康 為 高 等 文 官 懲 戒 委 員 會 委 員 長 。

    2 ﹐ 2 5 ( 二 , 一 )

    ( 1 ) 山 東 樂 安 人 民 暴 動 , 戕 殺 縣 知 事 。

    ( 2 ) 任 命 王 式 通 為 約 法 會 議 秘 書 長 。

    ( 3 ) 任 命 江 謙 為 江 蘇 教 育 司 司 長 ( 代 黃 炎 培 ) 。

    2 ﹐ 2 6 ( 二 , 二 )

    ( 1 ) 直 隸 都 督 趙 秉 鈞 暴 卒 , 年 五 十 歲 。

    ( 2 )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停 止 議 會 職 務 。

    2 ﹐ 2 7 ( 二 , 三 )

    ( 1 ) 任 命 朱 家 寶 為 直 隸 民 政 長 , 兼 署 都 督 。

    ( 2 ) 外 交 部 駁 覆 2 ﹐ 6 俄 使 要 求 , 謂 與 承 化 寺 撤 兵 事 無 關 ( 歐 戰 起 後 , 俄 兵 大 部 撤 退 ) 。

    ( 3 ) 宣 布 淞 滬 解 嚴 。

    2 ﹐ 2 8 ( 二 , 四 ) 解 散 各 省 省 議 會 。

    3 ﹐ 1 ( 二 , 五 ) 正 式 加 入 萬 國 郵 會 , 自 本 年 九 月 一 日 起 , 郵 局 實 行 羅 馬 章 程 各 條 款 。

    3 ﹐ 2 ( 二 , 六 )

    ( 1 ) 公 布 商 人 通 則 。

    ( 2 ) 公 布 治 安 警 察 條 例 。

    3 ﹐ 3 ( 二 , 七 )

    ( 1 ) 公 布 豫 戒 條 例 。

    ( 2 ) 收 安 徽 鐵 路 為 國 有 。

    ( 3 ) 公 布 國 有 荒 地 承 墾 條 例 。

    3 ﹐ 4 ( 二 , 八 )

    ( 1 ) 特 派 李 經 羲 為 約 法 會 議 議 員 資 格 審 定 會 會 長 , 蔡 鍔 、 姚 震 、 饒 漢 祥 等 為 會 員 。

    ( 2 ) 任 命 熊 希 齡 籌 辦 全 國 煤 油 礦 事 宜 。

    ( 3 ) 公 布 覲 見 條 例 。

    ( 4 ) 公 布 製 鹽 特 許 條 例 。

    3 ﹐ 5 ( 二 , 九 )

    ( 1 ) 任 命 凌 福 彭 督 修 崇 陵 未 完 工 程 事 宜 。

    ( 2 ) 第 一 次 縣 知 事 考 試 揭 曉 ( 所 取 多 舊 官 僚 , 學 校 出 身 者 大 都 落 第 ) 。

    3 ﹐ 6 ( 二 , 一 0 )

    ( 1 ) 任 命 張 廣 建 為 甘 肅 民 政 長 兼 署 甘 肅 都 督 ( 趙 惟 熙 辭 後 , 原 由 張 炳 華 護 理 ) 。

    ( 2 ) 公 布 殖 邊 銀 行 條 例 。

    ( 3 ) 山 西 孟 縣 人 民 因 抗 稅 暴 動 , 被 擊 斃 四 十 餘 人 。

    3 ﹐ 7 ( 二 , 一 一 ) 漢 口 華 警 與 英 國 巡 捕 衝 突 。

    3 ﹐ 8 ( 二 , 一 二 ) 豫 匪 白 狼 陷 湖 北 老 河 口 , 光 化 縣 駐 軍 應 之 。

    3 ﹐ 9 ( 二 , 一 三 )

    ( 1 ) 設 置 清 史 館 ( 趙 爾 巽 為 總 裁 , 後 改 稱 館 長 ) 。

    ( 2 ) 任 命 孔 庚 為 陸 軍 第 九 師 師 長 ( 3 ﹐ 2 0 命 兼 晉 西 鎮 守 使 ) 。

    3 ﹐ 1 1 ( 二 , 一 五 )

    ( 1 ) 公 布 礦 業 條 件 。

    ( 2 ) 北 京 試 演 飛 機 ( 北 京 至 保 定 ) 。

    ( 3 ) 廣 東 饒 平 黃 崗 兵 變 。

    3 ﹐ 1 2 ( 二 , 一 六 )

    ( 1 ) 公 布 會 計 及 審 計 條 件 。

    ( 2 ) 派 顏 惠 慶 前 往 荷 京 會 議 禁 煙 事 宜 。

    3 ﹐ 1 3 ( 二 , 一 七 )

    ( 1 ) 豫 匪 白 狼 陷 河 南 淅 川 荊 紫 關 , 入 陝 西 商 州 。

    ( 2 ) 命 豫 鄂 陝 都 督 督 剿 白 狼 , 斥 黨 人 與 之 勾 結 。

    3 ﹐ 1 4 ( 二 , 一 八 ) 美 國 教 士 李 佳 白 在 上 海 尚 賢 堂 講 演 , 主 清 帝 復 辟 。

    3 ﹐ 1 5 ( 二 , 一 九 )

    ( 1 ) 全 國 商 會 聯 合 會 在 上 海 開 會 。

    ( 2 ) 俄 國 撤 退 駐 直 隸 軍 隊 。

    ( 3 ) 四 川 墊 江 紅 燈 教 滋 事 。

    ( 4 ) 雲 南 東 川 人 民 抗 剷 煙 苗 , 肆 行 焚 掠 。

    3 ﹐ 1 7 ( 二 , 二 一 )

    ( 1 ) 俄 使 為 呼 倫 貝 爾 問 題 再 向 外 交 部 提 出 七 項 要 求 。

    ( 2 ) 賠 償 去 歲 南 京 商 民 損 失 一 百 五 十 萬 元 。

    ( 3 ) 奉 天 都 督 與 日 本 總 領 事 開 懇 親 會 ( 以 後 每 月 十 七 日 開 會 一 次 , 定 名 為 「 十 七 日 會 」 ) 。

    ( 4 ) 任 命 吳 俊 陞 為 洮 遼 鎮 守 使 。

    ( 5 ) 任 命 張 鳴 岐 會 辦 廣 西 軍 務 。

    3 ﹐ 1 8 ( 二 , 二 二 )

    ( 1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 中 國 代 表 陳 貽 範 對 英 提 中 藏 劃 界 第 一 次 讓 步 案 。

    ( 2 ) 約 法 會 議 正 式 開 會 , 孫 毓 筠 、 施 愚 為 正 副 議 長 ( 議 員 為 寶 熙 、 袁 金 鎧 、 齊 耀 珊 、 施 愚 、 馬 良 、 莊 蘊 寬 、 王 揖 唐 、 嚴 復 、 柯 劭 忞 、 王 印 川 、 顧 鼇 、 梁 士 詒 、 傅 增 湘 、 張 其 鍠 、 李 盛 鐸 、 趙 惟 熙 、 王 樹 柟 、 許 世 英 、 陳 國 祥 、 任 可 澄 、 龍 建 章 等 , 共 六 十 人 ) 。

    3 ﹐ 1 9 ( 二 , 二 三 ) 馮 國 璋 續 娶 袁 世 凱 之 家 庭 女 教 師 周 道 如(
砥 ) 。

    3   ﹐ 2 0 ( 二 , 二 四 )

    ( 1 ) 袁 世 凱 以 增 修 約 法 大 綱 案 咨 約 法 會 議 。

    ( 2 ) 准 奉 天 民 政 長 許 世 英 辭 職 。

    3 ﹐ 2 1 ( 二 , 二 五 ) 夏 重 民 、 朱 執 信 、 鄧 鏗 等 奉 孫 中 山 命 自 日 本 抵 香 港 , 策 劃 討 袁 軍 事 。

    3 ﹐ 2 3 ( 二 , 二 七 ) 任 命 沈 金 鑑 為 順 天 府 尹 。

    3 ﹐ 2 4 ( 二 , 二 八 ) 命 議 卹 前 清 四 川 總 督 趙 爾 豐 , 並 為 昭 雪(
趙 爾 巽 之 請 ) 。

    3 ﹐ 2 5 ( 二 , 二 九 )

    ( 1 ) 任 命 王 式 通 為 政 治 會 議 秘 書 長 , 顧 鼇 為 約 法 會 議 秘 書 長 。

    ( 2 ) 四 川 紅 燈 會 及 散 兵 攻 陷 萬 縣 長 嶺 崗 。

    3 ﹐ 2 8 ( 三 , 二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 中 國 代 表 提 出 第 二 次 讓 步 案 。

    3 ﹐ 2 9 ( 三 , 三 )

    ( 1 ) 徐 世 昌 自 青 島 到 北 京 ( 袁 世 凱 曾 派 王 揖 唐 往 青 島 促 駕 ) 。

    ( 2 ) 安 徽 匪 陷 定 遠 。

    3 ﹐ 3 0 ( 三 , 四 ) 袁 世 凱 嘉 勉 廣 東 都 督 龍 濟 光 。

    3 ﹐ 3 1 ( 三 , 五 )

    ( 1 ) 交 通 總 長 朱 啟 鈐 、 財 政 總 長 周 自 齊 與 英 國 中 英 公 司 代 表 簽 訂 寧 湘 鐵 路 借 款 合 同 , 總 額 八 百 萬 鎊 ( 未 發 行 , 僅 墊 款 若 干 ) 。

    ( 2 ) 任 命 汪 大 燮 為 平 政 院 長 。

    ( 3 ) 任 命 宗 聯 奎 署 陝 西 民 政 長 。

    ( 4 ) 公 布 民 業 鐵 路 條 例 。

    ( 5 ) 公 布 權 度 條 例 。

    4 ﹐ 1 ( 三 , 六 )

    ( 1 ) 中 法 實 業 借 款 成 立 , 總 額 一 億 五 千 萬 法 郎 。

    ( 2 ) 京 奉 、 京 張 、 京 漢 、 津 浦 、 滬 寧 五 鐵 路 實 行 聯 運 。

    ( 3 ) 交 通 部 接 收 川 路 完 畢 。

    ( 4 ) 張 謇 出 京 南 下 , 農 商 總 長 由 章 宗 祥 代 理 。

    4 ﹐ 2 ( 三 , 七 )

    ( 1 ) 公 布 報 紙 條 例 。

    ( 2 ) 命 於 平 政 院 附 設 肅 政 廳 , 兼 審 判 糾 彈 之 權 。

    ( 3 ) 豫 匪 白 狼 陷 陝 西 孝 義 , 擬 攻 西 安 。

    ( 4 ) 南 潯 鐵 路 工 竣 通 車 。

    4 ﹐ 3 ( 三 , 八 )

    ( 1 ) 任 命 莊 蘊 寬 為 都 肅 政 史 。

    ( 2 ) 召 段 祺 瑞 回 京 , 以 田 文 烈 署 河 南 都 督 。

    ( 3 ) 周 自 齊 、 蔡 廷 幹 、 徐 恩 元 晤 五 國 銀 行 團 代 表 。

    ( 4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 中 國 代 表 提 出 第 三 次 讓 步 案 。

    4 ﹐ 4 ( 三 , 九 ) 公 布 警 察 章 程 。

    4 ﹐ 5 ( 三 , 一 0 ) 公 布 縣 知 事 兼 理 司 法 事 務 暫 行 條 例 及 審 理 訴 訟 暫 行 章 程 。

    4 ﹐ 7 ( 三 , 一 二 ) 公 布 交 通 銀 行 則 例 。

    4 ﹐ 9 ( 三 , 一 四 ) 陝 軍 破 豫 匪 白 狼 於 醴 泉 , 白 狼 西 走 甘 肅 。

    4 ﹐ 1 0 ( 三 , 一 五 )

    ( 1 ) 浙 江 象 山 因 查 禁 煙 苗 發 生 騷 動 。

    ( 2 ) 浙 江 鐵 路 改 歸 國 有 。

    4 ﹐ 1 1 ( 三 , 一 六 )

    ( 1 ) 俄 皇 決 定 以 唐 努 烏 梁 海 為 保 護 區 ( 即 派  Mintslon 前 往 ) 。

    ( 2 ) 交 通 部 請 嗣 後 關 於 借 款 修 路 , 從 緩 籌 辦 。

    ( 3 ) 公 布 植 棉 製 糖 牧 羊 獎 勵 條 例 及 嗎 啡 治 罪 條 例 。

    4 ﹐ 1 3 ( 三 , 一 八 )

    ( 1 ) 增 修 約 法 案 審 查 委 員 會 開 會 。

    ( 2 ) 伍 廷 芳 等 在 上 海 發 起 「 華 民 請 求 各 債 權 國 允 讓 庚 子 賠 款 會 」 。

    4 ﹐ 1 4 ( 三 , 一 九 )

    ( 1 ) 公 布 新 聞 條 例 。

    ( 2 ) 昌 黎 日 兵 槍 殺 華 警 案 解 , 日 道 歉 賠 償 。

    ( 3 ) 新 任 駐 英 公 使 夏 偕 復 呈 遞 國 書 。

    4 ﹐ 1 6 ( 三 , 二 一 )

    ( 1 ) 任 命 雷 震 春 為 京 畿 軍 政 執 法 處 長 。 陸 建 章 改 任 第 七 師 師 長 。

    ( 2 ) 日 本 大 隈 重 信 第 二 次 內 閣 成 立 , 加 藤 高 明 任 外 務 省 大 臣(
山 本 內 閣 辭 ) 。

    4 ﹐ 1 7 ( 三 , 二 二 )

    ( 1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英 國 代 表 麥 克 馬 洪 提 出 第 一 回 修 正 案 。

    ( 2 ) 雲 南 臨 安 兵 變 , 佔 領 縣 城 。

    4 ﹐ 1 8 ( 三 , 二 三 ) 任 命 第 七 師 師 長 陸 建 章 督 辦 西 路 剿 匪 事 宜 , 趙 倜 為 會 辦 ( 時 盛 傳 陸 將 任 山 西 都 督 ) 。

    4 ﹐ 2 0 ( 三 , 二 五 )

    ( 1 ) 黑 龍 江 第 一 路 防 營 因 改 編 譁 變 。

    ( 2 ) 毅 軍 統 領 趙 倜 敗 白 狼 於 陝 西 鳳 翔 。

    ( 3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 中 國 代 表 提 出 第 四 次 讓 步 案 。

    4 ﹐ 2 1 ( 三 , 二 六 )

    ( 1 ) 任 命 潘 矩 楹 署 綏 遠 城 將 軍 ( 張 紹 曾 辭 ) 。

    ( 2 ) 財 政 部 通 布 二 年 度 預 算 書 。

    ( 3 ) 廣 東 、 湖 南 水 災 。

    4 ﹐ 2 2 ( 三 , 二 七 )

    ( 1 ) 約 法 增 修 大 綱 提 出 於 約 法 會 議 ( 第 一 讀 , 4 ﹐ 2 5 二 讀 ) 。

    ( 2 ) 處 前 湖 南 師 長 趙 恆 惕 四 年 徒 刑 ( 9 ﹐ 1 3 赦 免 ) 。

    4 ﹐ 2 4 ( 三 , 二 九 ) 任 命 王 占 元 幫 辦 湖 北 軍 務 , 曹 錕 為 長 江 上 游 警 備 總 司 令 , 吳 光 新 署 陸 軍 第 二 師 師 長 。

    4 ﹐ 2 5 ( 四 , 一 ) 任 命 朱 啟 鈐 督 辦 京 都 市 政 事 宜 。

    4 ﹐ 2 7 ( 四 , 三 )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草 約 成 立 ( 陳 貽 範 擅 先 簽 署 , 而 後 呈 報 ) 。

    4 ﹐ 2 8 ( 四 , 四 )

    ( 1 ) 公 布 漁 輪 護 洋 緝 盜 獎 勵 條 例 。

    ( 2 ) 廣 西 省 決 議 仍 以 桂 林 為 省 會 。

    4 ﹐ 2 9 ( 四 , 五 )

    ( 1 ) 增 修 約 法 案 通 過 於 約 法 會 議 ( 三 讀 , 議 員 莊 蘊 寬 請 修 正「
大 總 統 攬 統 治 權 」 一 語 , 議 長 不 付 討 論 , 莊 即 辭 職 ) 。

    ( 2 ) 廣 東 梅 縣 軍 討 龍 濟 光 , 佔 海 陽 ( 旋 敗 潰 ) 。

    4 ﹐ 3 0 ( 四 , 六 ) 豫 匪 白 狼 攻 甘 肅 涇 州 。

    5 ﹐ 1 ( 四 , 七 )

    ( 1 ) 公 布 中 華 民 國 約 法 ( 約 法 會 議 決 議 ) , 廢 止 民 國 元 年 三 月 十 一 日 之 臨 時 約 法 。

    ( 2 ) 布 告 增 修 約 法 經 過 。

    ( 3 ) 廢 止 國 務 院 官 制 , 設 政 事 堂 於 總 統 府 。

    ( 4 ) 特 任 徐 世 昌 為 國 務 卿 。

    ( 5 ) 特 任 孫 寶 琦 、 朱 啟 鈐 、 周 自 齊 、 段 祺 瑞 、 劉 冠 雄 、 章 宗 祥 、 湯 化 龍 、 張 謇 、 梁 敦 彥 為 外 交 、 內 務 、 財 政 、 陸 軍 、 海 軍 、 司 法 、 教 育 、 農 商 、 交 通 總 長 。

    ( 6 ) 特 派 戴 陳 霖 往 西 班 牙 出 席 萬 國 郵 政 會 會 議 。

    ( 7 ) 外 交 部 電 令 陳 貽 範 不 得 簽 字 於 中 英 藏 西 謨 拉 會 議 正 約 , 並 向 英 使 聲 明 , 否 認 草 約 有 效 。

    ( 8 ) 英 美 德 法 使 館 接 外 蒙 庫 倫 活 佛 照 會 , 宣 布 蒙 古 完 全 獨 立 , 請 派 代 表 訂 約 。

    5 ﹐ 2 ( 四 , 八 )

    ( 1 ) 任 命 楊 士 琦 為 政 事 室 左 丞 , 錢 能 訓 為 右 丞 。

    ( 2 ) 任 命 梁 士 詒 為 稅 務 處 督 辦 ( 梁 不 見 信 於 袁 世 凱 , 至 是 出 公 府 ) 。

    5 ﹐ 3 ( 四 , 九 )

    ( 1 ) 公 布 大 總 統 府 政 事 堂 組 織 令 。

    ( 2 ) 任 命 張 一 R 為 政 事 堂 機 要 局 長 , 吳 廷 燮 為 主 計 局 局 長 。

    ( 3 ) 任 命 許 世 英 為 福 建 民 政 長 ( 汪 聲 玲 辭 ) 。

    ( 4 ) 赦 免 去 年 七 月 附 亂 人 等 。

    5 ﹐ 4 ( 四 , 一 0 )

    ( 1 ) 政 事 堂 成 立 , 裁 撤 總 統 府 秘 書 長 。

    ( 2 ) 任 命 施 愚 為 政 事 室 法 制 局 局 長 , 夏 壽 康 為 銓 敘 局 局 長 ( 5 ﹐ 9 改 為 張 元 奇 ) , 袁 思 亮 為 印 鑄 局 局 長 。

    ( 3 ) 命 許 世 英 會 辦 福 建 軍 務 。

    ( 4 ) 豫 匪 白 狼 陷 甘 肅 天 水 ( 一 作 4 ﹐ 2 6 ) 。

    5 ﹐ 5 ( 四 , 一 一 )

    ( 1 ) 公 布 禁 種 罌 粟 條 例 。

    ( 2 ) 任 命 貢 桑 諾 爾 布 為 蒙 藏 事 務 員 總 裁 ( 原 名 蒙 藏 事 務 局 ) 。

    ( 3 ) 命 齊 耀 琳 會 辦 吉 林 軍 務 。

    ( 4 ) 中 日 鐵 路 聯 絡 交 通 會 議 在 東 京 舉 行 。

    5 ﹐ 7 ( 四 , 一 三 ) 列 寧 發 表 「 亞 洲 的 覺 醒 」 。

    5 ﹐ 8 ( 四 , 一 四 ) 公 布 陸 海 軍 大 元 帥 統 率 辦 事 處 組 織 令 。

    5 ﹐ 9 ( 四 , 一 五 )

    ( 1 ) 特 派 蔭 昌 、 薩 鎮 冰 、 王 士 珍 為 陸 海 軍 大 元 帥 統 率 辦 事 處 辦 事 員 , 並 以 蔭 昌 為 侍 從 武 官 長 。

    ( 2 ) 任 命 梁 善 濟 為 教 育 次 長 。

    ( 3 ) 任 命 蔡 儒 楷 為 山 東 民 政 長 。

    ( 4 ) 中 俄 在 聖 彼 得 堡 宣 布 廢 止 兩 國 邊 境 免 稅 通 商 。

    5 ﹐ 1 0 ( 四 , 一 六 )

    ( 1 ) 章 士 釗 之 「 甲 寅 雜 誌 」 在 東 京 出 版 。

    ( 2 ) 胡 漢 民 、 居 正 、 朱 執 信 、 楊 庶 堪 等 之 「 民 國 雜 誌 」 在 東 京 出 版 。

    ( 3 ) 任 命 盧 永 祥 為 陸 軍 第 十 師 師 長 。

    5 ﹐ 1 1 ( 四 , 一 七 ) 孫 中 山 致 書 日 本 首 相 大 隈 重 信 , 請 贊 助 民 黨 倒 袁 世 凱 , 革 新 中 國 政 治 , 中 國 願 開 放 全 國 市 場 ( 是 日 又 晤 大 倉 喜 八 郎 ) 。

    5 ﹐ 1 4 ( 四 , 二 0 )

    ( 1 ) 設 政 治 討 論 會 於 政 事 堂 。

    ( 2 ) 布 告 因 財 政 困 難 , 暫 行 簡 縮 新 政 。

    ( 3 ) 任 命 徐 樹 錚 為 陸 軍 次 長 , 沈 銘 昌 為 內 務 次 長 。

    ( 4 ) 任 命 唐 在 復 為 全 權 代 表 , 會 同 顏 惠 慶 前 往 荷 京 會 議 禁 煙 事 宜 。

    ( 5 ) 奉 天 、 安 東 人 民 抗 捐 。

    5 ﹐ 1 5 ( 四 , 二 一 )

    ( 1 ) 中 日 訂 立 第 二 次 南 潯 鐵 路 借 款 二 百 五 十 萬 元 。

    ( 2 ) 廈 門 鼓 浪 嶼 交 涉 案 議 結 。

    ( 3 ) 豫 匪 白 狼 陷 甘 肅 岷 縣 。

    5 ﹐ 1 6 ( 四 , 二 二 ) 公 布 勸 業 銀 行 條 例 。

    5 ﹐ 1 7 ( 四 , 二 三 )

    ( 1 ) 公 布 平 政 院 訴 訟 條 例 及 訴 願 條 例 。

    ( 2 ) 公 布 蒙 藏 院 官 制 。

    5 ﹐ 1 9 ( 四 , 二 五 )

    ( 1 ) 任 命 張 志 潭 為 歸 綏 民 政 長 。

    ( 2 ) 日 本 實 業 家 澤 男 爵 到 北 京 。

    5 ﹐ 2 0 ( 四 , 二 六 )

    ( 1 ) 公 布 地 方 保 衛 團 條 例 。

    ( 2 ) 湖 南 醴 陵 水 災 。

    5 ﹐ 2 2 ( 四 , 二 八 )

    ( 1 ) 黑 龍 江 巡 防 營 又 譁 變 。

    ( 2 ) 第 二 次 全 國 運 動 會 在 北 京 舉 行 ( 5 ﹐ 2 4 閉 幕 ) 。

    5 ﹐ 2 3 ( 四 , 二 九 )

    ( 1 ) 公 布 省 官 制 、 道 官 制 、 縣 官 制 。

    ( 2 ) 改 各 省 民 政 長 為 巡 按 使 , 觀 察 使 為 道 尹 , 裁 撤 各 省 內 務 、 教 育 、 實 業 各 司 、 財 政 司 及 國 稅 廳 籌 備 處 。

    ( 3 ) 通 飭 各 省 , 振 興 小 學 。

    5 ﹐ 2 4 ( 四 , 三 0 )

    ( 1 ) 公 布 參 政 院 組 織 法 。

    ( 2 ) 任 命 周 自 齊 兼 鹽 務 署 督 辦 , 張 弧 為 鹽 務 署 長 。

    ( 3 ) 上 海 法 租 界 發 生 炸 彈 案 , 黨 人 張 秋 白 、 劉 鐵 等 被 捕 。

    5 ﹐ 2 5 ( 五 , 一 ) 設 置 國 史 館 ( 6 ﹐ 1 7 開 館 ) , 王 闓 運 為 館 長 ( 4 ﹐ 7   到 京 , 1 2 ﹐ 2 8 返 湘 ) 。

    5 ﹐ 2 6 ( 五 , 二 )

    ( 1 ) 參 政 院 成 立 , 停 止 政 治 會 議 , 黎 元 洪 、 汪 大 燮 任 參 政 院 正 副 院 長 ( 參 政 員 為 陸 徵 祥 、 李 家 駒 、 呂 海 寰 、 梁 士 詒 、 趙 爾 巽 、 錫 良 、 蔭 昌 、 李 經 羲 、 熊 希 齡 、 梁 啟 超 、 王 家 襄 、 陳 國 祥 、 寶 熙 、 汪 榮 寶 、 蔣 尊 簋 、 蔡 鍔 、 嚴 復 、 勞 乃 宣 等 七 十 三 人 ) 。

    ( 2 ) 特 任 周 樹 模 為 平 政 院 院 長 。

    ( 3 ) 任 命 張 國 淦 為 參 政 院 秘 書 長 , 由 林 長 民 代 理 。

    ( 4 ) 任 命 金 永 為 山 西 巡 按 使 , 李 國 筠 為 廣 東 巡 按 使 。

    5 ﹐ 2 8 ( 五 , 四 ) 日 本 駐 華 公 使 山 座 圓 次 郎 卒 。

    5 ﹐ 2 9 ( 五 , 五 ) 國 務 卿 徐 世 昌 紅 頂 花 翎 , 向 宣 統 賀 節 。

    5 ﹐ 3 0 ( 五 , 六 ) 孫 中 山 所 委 之 討 袁 軍 第 一 路 司 令 蔣 中 正 之 機 關 ( 在 上 海 閘 北 ) 被 破 獲 , 陳 喬 蔭 等 被 捕 。

    5 ﹐ 3 1 ( 五 , 七 )

    ( 1 ) 取 消 國 稅 地 稅 名 目 。

    ( 2 ) 列 寧 發 表 「 落 後 的 歐 洲 與 先 進 的 亞 洲 」 , 抨 擊 歐 洲 國 家 對 袁 世 凱 借 款 。

    6 ﹐ 1 ( 五 , 八 )

    ( 1 ) 廣 東 中 國 銀 行 分 行 成 立 , 兼 辦 收 回 廣 東 紙 幣 事 宜 ( 粵 商 反 對 收 回 紙 幣 辦 法 ) 。

    ( 2 ) 綏 遠 包 頭 兵 變 。

    6 ﹐ 2 ( 五 , 九 )

    ( 1 ) 公 布 各 省 所 屬 道 區 域 表 。

    ( 2 ) 豫 匪 白 狼 敗 於 甘 肅 伏 羌 , 分 東 西 兩 段 , 白 受 傷 , 率 東 股 回 走 陝 西 。

    6 ﹐ 4 ( 五 , 一 一 ) 藏 番 進 佔 三 十 九 族 全 部 , 向 昌 都 進 迫 。

    6 ﹐ 5 ( 五 , 一 二 ) 公 布 官 吏 犯 贓 治 罪 例 。

    6 ﹐ 6 ( 五 , 一 三 ) 英 使 朱 爾 典 照 會 外 交 部 , 如 中 國 不 正 式 簽 字 於 4 ﹐ 2 7 解 決 西 藏 問 題 , 則 不 能 享 受 該 約 所 訂 之 利 益 。

    6 ﹐ 1 0 ( 五 , 一 七 )

    ( 1 ) 中 德 換 文 , 德 國 獲 得 濟 順 鐵 路 向 西 續 展 與 煙 濰 線 、 濟 寧 開 封 線 之 優 先 權 。

    ( 2 ) 直 隸 臨 榆 、 行 唐 、 永 年 人 民 抗 稅 暴 動 。

    ( 3 ) 留 美 學 生 任 鴻 雋 、 胡 明 復 、 趙 元 任 、 秉 志 等 發 起 「 科 學 社 」 。

    6 ﹐ 1 1 ( 五 , 一 八 )

    ( 1 ) 中 國 銀 行 歸 財 政 部 轄 。

    ( 2 ) 領 袖 公 使 朱 爾 典 向 外 交 部 提 出 五 項 條 件 , 要 求 收 回 上 海 會 審 公 廨 。

    6 ﹐ 1 2 ( 五 , 一 九 )

    ( 1 ) 令 搜 捕 魯 豫 蘇 境 之 萬 佛 共 和 會 。

    ( 2 ) 任 命 葉 恭 綽 為 交 通 次 長 兼 郵 政 總 局 局 長 。

    6 ﹐ 1 3 ( 五 , 二 0 )

    ( 1 ) 任 命 麥 信 堅 為 交 通 次 長 , 詹 天 佑 為 粵 漢 川 鐵 路 督 辦 , 周 炳 蔚 為 會 辦 。

    ( 2 ) 外 交 部 照 覆 英 使 , 提 出 解 決 內 外 藏 境 界 辦 法 四 條 。

    ( 3 ) 日 本 聲 明 對 南 滿 東 部 內 蒙 地 方 , 向 有 特 殊 利 益 。

    6 ﹐ 1 5 ( 五 , 二 二 )

    ( 1 ) 孫 中 山 致 書 南 洋 同 志 , 論 組 織 中 華 革 命 黨 之 意 義 。

    ( 2 ) 緝 捕 廖 轟 、 陳 榮 廷 、 何 元 龍 等 ( 5 ﹐ 3 0 革 命 黨 上 海 機 關 破 獲 ) 。

    ( 3 ) 豫 匪 白 狼 復 東 入 陝 西 。

    ( 4 ) 江 北 雎 宿 二 元 會 滋 事 。

    6 ﹐ 1 6 ( 五 , 二 三 )

    ( 1 ) 公 布 審 計 院 編 制 法 。

    ( 2 ) 交 通 部 接 收 浙 江 鐵 路 。

    6 ﹐ 1 7 ( 五 , 二 四 )

    ( 1 ) 調 查 東 三 省 國 際 河 流 。

    ( 2 ) 東 京 中 日 鐵 路 聯 絡 會 議 結 束 。

    ( 3 ) 調 任 韓 國 鈞 為 安 徽 巡 按 使 , 以 齊 耀 琳 繼 任 江 蘇 巡 按 使 。

    6 ﹐ 2 0 ( 五 , 二 七 )

    ( 1 ) 參 政 院 舉 行 開 院 禮 。

    ( 2 ) 特 任 丁 振 鐸 為 審 計 院 院 長 , 徐 恩 元 為 副 院 長 。

    ( 3 ) 任 命 施 肇 基 為 駐 英 公 使 ( 代 劉 玉 麟 ) 。

    ( 4 ) 任 命 陸 建 章 署 陝 西 都 督 ( 原 任 張 鳳 翽 入 京 ) 。

    6 ﹐ 2 1 ( 五 , 二 八 ) 農 商 總 長 張 謇 回 京 。

    6 ﹐ 2 2 ( 五 , 二 九 )

    ( 1 ) 中 日 實 業 公 司 在 農 商 部 註 冊 。

    ( 2 ) 參 政 院 參 政 張 蔭 棠 、 勞 乃 宣 辭 職 , 以 錢 恂 、 楊 度 代 之 。

    6 ﹐ 2 3 ( 閏 五 , 一 ) 中 華 革 命 黨 在 東 京 舉 行 大 會 , 選 舉 孫 中 山 為 總 理 。

    6 ﹐ 2 4 ( 閏 五 , 二 )

    ( 1 ) 張 家 口 兵 變 ( 何 宗 蓮 部 ) 。

    ( 2 ) 外 交 部 電 駐 外 各 公 使 , 購 各 國 航 空 規 則 , 以 供 統 率 處 編 定 航 空 規 則 , 取 締 中 外 人 民 飛 演 ( 傳 革 命 黨 有 運 飛 機 事 ) 。

    6 ﹐ 2 5 ( 閏 五 , 三 ) 英 使 朱 爾 典 照 會 外 交 部 , 內 藏 境 界 須 距 拉 薩 三 百 英 里 , 如 中 國 再 不 正 式 簽 字 於 條 約 , 英 國 即 與 西 藏 單 獨 締 約 , 並 援 助 西 藏 以 抗 中 國 之 侵 伐 。

    6 ﹐ 2 7 ( 閏 五 , 五 ) 前 任 順 天 府 尹 王 治 馨 以 貪 贓 被 勒 令 交 看 管 ( 由 肅 政 史 夏 壽 康 等 糾 彈 ) 。

    6 ﹐ 2 8 ( 閏 五 , 六 )

    ( 1 ) 劃 川 邊 特 別 區 域 。

    ( 2 ) 革 命 黨 人 李 國 柱 在 湖 南 郴 縣 舉 兵 討 袁 。

    6 ﹐ 2 9 ( 閏 五 , 七 )

    ( 1 ) 申 令 參 政 院 代 行 立 法 院 職 權 。

    ( 2 ) 總 統 府 憲 法 顧 問 有 賀 長 雄 離 北 京 返 日 本 。

    6 ﹐ 3 0 ( 閏 五 , 八 )

    ( 1 ) 裁 撤 各 省 都 督 , 於 北 京 建 將 軍 府 , 並 設 將 軍 諸 名 號 , 分 駐 各 省 , 督 理 軍 務 ; 以 段 祺 瑞 為 建 威 上 將 軍 , 兼 管 理 將 軍 府 事 務 ; 張 勳 為 定 武 上 將 軍 仍 兼 長 江 巡 閱 使 ; 朱 家 寶 加 將 軍 銜 , 督 理 直 隸 軍 務 ; 張 錫 鑾 為 鎮 安 上 將 軍 , 督 理 奉 天 軍 務 , 兼 節 制 吉 林 黑 龍 江 兩 省 軍 務 ; 孟 恩 遠 為 鎮 安 左 將 軍 , 督 理 吉 林 軍 務 ; 朱 慶 瀾 為 鎮 安 右 將 軍 , 督 理 黑 龍 江 軍 務 ; 靳 雲 鵬 為 泰 武 將 軍 , 督 理 山 東 軍 務 ; 田 文 烈 加 將 軍 銜 , 督 理 河 南 軍 務 ; 閻 錫 山 為 同 武 將 軍 , 督 理 山 西 軍 務 ; 馮 國 璋 為 宣 武 上 將 軍 , 督 理 江 蘇 軍 務 ; 朱 瑞 為 興 武 將 軍 , 督 理 浙 江 軍 務 ; 李 純 為 昌 武 將 軍 , 督 理 江 西 軍 務 ; 倪 嗣 沖 為 安 武 將 軍 , 督 理 安 徽 軍 務 ; 段 芝 貴 為 彰 武 上 將 軍 , 督 理 湖 北 軍 務 ; 湯 薌 銘 為 靖 武 將 軍 , 督 理 湖 南 軍 務 ; 陸 建 章 為 威 武 將 軍 , 督 理 陝 西 軍 務 ; 張 廣 建 加 將 軍 銜 , 督 理 甘 肅 軍 務 ; 楊 增 新 加 將 軍 銜 , 督 理 新 疆 軍 務 ; 胡 景 伊 為 成 武 將 軍 , 督 理 四 川 軍 務 ; 唐 繼 堯 為 開 武 將 軍 , 督 理 雲 南 軍 務 ; 龍 濟 光 為 振 武 上 將 軍 , 督 理 廣 東 軍 務 ; 陸 榮 廷 為 寧 武 將 軍 , 督 理 廣 西 軍 務 ; 姜 桂 題 為 昭 武 上 將 軍 , 兼 熱 河 都 統 , 督 理 熱 河 軍 務 ( 福 建 貴 州 不 設 將 軍 ) 。

    ( 2 ) 任 命 蔡 鍔 為 昭 威 將 軍 , 蔣 尊 簋 為 宣 威 將 軍 , 張 鳳 翽 為 揚 威 將 軍 。

    ( 3 ) 日 本 聲 明 他 國 如 於 南 滿 東 蒙 經 營 鐵 路 , 須 知 照 日 本 。

    ( 4 ) 黃 興 離 日 本 赴 美 國 。

    7 ﹐ 1 ( 閏 五 , 九 )

    ( 1 ) 政 事 堂 設 禮 制 館 。

    ( 2 ) 粵 桂 湘 贛 水 災 。

    7 ﹐ 2 ( 閏 五 , 一 0 )

    ( 1 ) 英 藏 在 西 謨 拉 單 獨 訂 立 正 式 協 定 , 英 國 承 認 西 藏 自 治 。

    ( 2 ) 派 沈 瑞 麟 為 奧 國 皇 太 子 葬 禮 弔 唁 專 使 ( 奧 太 子 於 6 ﹐ 2 9 被 刺 ) 。

    ( 3 ) 外 交 部 電 駐 美 公 使 夏 偕 復 , 謂 黃 興 等 七 人 赴 美 , 希 設 法 阻 其 登 岸 ( 7 ﹐ 9 再 電 ) 。

    7 ﹐ 3 ( 閏 五 , 一 一 )

    ( 1 ) 參 政 院 首 次 會 議 。

    ( 2 ) 償 辛 亥 革 命 時 外 人 損 失 ( 八 千 餘 萬 元 ) 。

    ( 3 ) 白 狼 回 河 南 魯 山 ( 傳 7 ﹐ 5 白 狼 傷 卒 ) 。

    ( 4 ) 蘇 魯 皖 等 省 蝗 災 。

    7 ﹐ 4 ( 閏 五 , 一 二 ) 唐 努 烏 梁 海 接 受 俄 國 保 護 。

    7 ﹐ 6 ( 閏 五 , 一 四 )

    ( 1 ) 公 布 熱 河 道 、 綏 遠 道 、 興 和 道 區 域 表 , 改 綏 遠 城 將 軍 為 都 統 , 於 熱 河 、 綏 遠 、 察 哈 爾 三 區 域 內 各 設 道 尹 。

    ( 2 ) 中 英 藏 在 西 謨 拉 之 會 議 因 主 張 懸 隔 , 停 止 進 行 。

    7 ﹐ 7 ( 閏 五 , 一 五 ) 准 馮 煦 、 毛 慶 蕃 辭 參 政 職 , 以 高 增 爵 、 秦 望 瀾 代 之 。

    7 ﹐ 8 ( 閏 五 , 一 六 )

    ( 1 ) 中 華 革 命 黨 在 東 京 成 立 , 到 者 二 百 餘 人 , 孫 中 山 就 任 總 理 , 陳 其 美 為 總 務 部 長 , 居 正 為 黨 務 部 長 , 許 崇 智 為 軍 務 部 長 , 胡 漢 民 為 政 治 部 長 , 張 人 傑 為 財 務 部 長 , 決 振 刷 革 命 精 神 , 重 申 誓 約 , 再 造 規 模 。

    ( 2 ) 黃 興 離 日 本 赴 美 國 ( 7 ﹐ 1 5 抵 舊 金 山 ) 。

    ( 3 ) 山 東 黃 縣 革 命 黨 人 張 夢 九 、 王 魁 九 等 起 事 ( 旋 敗 ) 。

    ( 4 ) 公 布 獎 學 基 金 條 例 , 及 學 術 評 定 委 員 會 組 織 令 。

    7 ﹐ 9 ( 閏 五 , 一 七 )

    ( 1 ) 政 事 堂 設 立 法 制 、 政 治 、 財 政 討 論 會 。

    ( 2 ) 東 三 省 黃 天 教 蔓 延 。

    ( 3 ) 革 命 黨 人 李 國 柱 等 佔 湖 南 嘉 禾 ( 旋 以 湘 桂 粵 軍 夾 攻 , 失 敗 ) 。

    7 ﹐ 1 0 ( 閏 五 , 一 八 )

    ( 1 ) 公 布 修 正 各 部 官 制 。

    ( 2 ) 任 命 馮 玉 祥 為 陸 軍 第 七 師 第 十 四 旅 旅 長 。

    ( 3 ) 任 命 陳 炳 焜 、 譚 浩 明 、 林 紹 斐 為 廣 西 桂 林 、 龍 州 、 桂 平 鎮 守 使 。

    ( 4 ) 美 代 辦 馬 慕 瑞 向 外 交 部 面 詢 聘 用 英 國 海 軍 官 員 等 。

    7 ﹐ 1 1 ( 閏 五 , 一 九 )

    ( 1 ) 福 建 增 設 金 門 縣 。

    ( 2 ) 通 濟 艦 爆 炸 , 死 傷 數 十 人 。

    7 ﹐ 1 2 ( 閏 五 , 二 0 ) 外 交 部 籌 備 澳 門 劃 界 事 。

    7 ﹐ 1 3 ( 閏 五 , 二 一 )

    ( 1 ) 湖 南 郴 縣 革 命 黨 人 佔 耒 陽 、 永 興 , 進 攻 衡 陽 。

    ( 2 ) 西 安 軍 警 衝 突 , 警 署 被 搗 毀 。

    7 ﹐ 1 4 ( 閏 五 , 二 二 )

    ( 1 ) 命 查 緝 革 命 黨 ( 黃 興 、 陳 其 美 等 ) 散 放 債 票 、 軍 用 票 及 紙 幣 。

    ( 2 ) 上 海 法 租 界 擴 展 ( 一 作 4 ﹐ 1 6 ) 。

    7 ﹐ 1 5 ( 閏 五 , 二 三 )

    ( 1 ) 任 命 劉 心 源 、 韓 國 鈞 、 齊 耀 琳 、 孟 憲 彝 為 湖 南 、 安 徽 、 江 蘇 、 吉 林 巡 按 使 。

    ( 2 ) 黃 興 自 日 本 抵 舊 金 山 。

    7 ﹐ 1 6 ( 閏 五 , 二 四 ) 美 代 辦 馬 慕 瑞 函 外 交 部 , 將 來 如 聘 他 國 海 軍 官 員 , 應 先 與 美 國 商 酌 。

    7 ﹐ 1 7 ( 閏 五 , 二 五 )

    ( 1 ) 任 命 鈕 傳 善 暫 署 四 川 巡 按 使 。

    ( 2 ) 派 湯 化 龍 兼 學 術 評 定 委 員 會 委 員 長 。

    ( 3 ) 外 交 總 長 孫 寶 琦 照 會 日 本 代 理 公 使 小 幡 酉 吉 , 請 禁 止 黃 興 再 回 日 本 , 並 拘 捕 陳 其 美 。

    7 ﹐ 1 8 ( 閏 五 , 二 六 )

    ( 1 ) 任 命 李 厚 基 為 福 建 護 軍 使 。

    ( 2 ) 錫 良 、 渠 本 翹 辭 參 政 職 , 以 增 韞 、 孟 繼 笙 代 之 。

    ( 3 ) 公 布 將 軍 府 將 軍 行 署 編 制 令 。

    ( 4 ) 外 交 部 電 駐 美 公 使 夏 偕 復 , 請 美 外 部 取 締 黃 興 在 美 活 動 。

    7 ﹐ 1 9 ( 閏 五 , 二 七 ) 公 布 商 人 通 例 施 行 細 則 、 公 司 條 例 施 行 細 則 、 商 業 註 冊 規 則 及 公 司 註 冊 則 例 。

    7 ﹐ 2 0 ( 閏 五 , 二 八 )

    ( 1 ) 公 布 行 政 訴 訟 法 、 糾 彈 法 、 訴 願 法 。

    ( 2 ) 范 旭 東 ( 銳 ) 之 「 久 大 鹽 業 公 司 」 在 天 津 成 立 。

    7 ﹐ 2 2 ( 閏 五 , 三 0 ) 外 交 部 覆 6 ﹐ 1 1 英 使 照 會 , 對 所 提 收 回 上 海 公 廨 條 件 提 出 修 正 。

    7 ﹐ 2 3 ( 六 , 一 )

    ( 1 ) 日 本 以 日 置 益 為 駐 華 公 使 。

    ( 2 ) 外 交 部 覆 美 代 辦 馬 慕 瑞 , 聘 用 英 國 海 軍 官 事 暫 從 緩 議 , 將 來 聘 用 時 , 當 視 情 形 酌 行 。

    7 ﹐ 2 4 ( 六 , 二 ) 任 命 劉 顯 治 為 雲 南 巡 按 使 。

    7 ﹐ 2 5 ( 六 , 三 )

    ( 1 ) 周 自 齊 、 梁 敦 彥 與 英 國 寶 林 公 司 正 式 簽 訂 沙 興 鐵 路 ( 沙 市 至 興 義 ) 合 同 , 總 額 一 千 萬 鎊 ( 未 發 行 ) 。

    ( 2 ) 日 本 撤 退 1 9 1 1 年 派 駐 京 津 軍 隊 。

    7 ﹐ 2 7 ( 六 , 五 ) 駐 京 奧 使 以 奧 塞 絕 交 , 照 會 外 交 部 。

    7 ﹐ 2 8 ( 六 , 六 )

    ( 1 ) 公 布 文 官 官 秩 令 , 分 上 卿 、 中 卿 、 少 卿 、 上 大 夫 、 中 大 夫 、 少 大 夫 、 上 士 、 中 士 、 少 士 九 秩 。

    ( 2 ) 湖 南 省 軍 復 耒 陽 、 永 興 。

    ( 3 ) 歐 洲 大 戰 ( 第 一 次 世 界 戰 爭 ) 爆 發 。

    7 ﹐ 2 9 ( 六 , 七 ) 孫 中 山 致 書 南 洋 洪 門 同 志 , 論 中 華 革 命 黨 以 服 從 黨 魁 命 令 為 唯 一 條 件 。

    7 ﹐ 3 0 ( 六 , 八 ) 公 布 徒 刑 改 遣 條 例 ( 恢 復 流 刑 制 度 ) 。

    7 ﹐ 3 1 ( 六 , 九 ) 外 交 部 照 會 各 國 公 使 , 中 國 決 定 於 9 ﹐ 1 加 入 萬 國 郵 政 會 , 請 撤 銷 各 國 在 華 所 設 郵 政 局 。

    8 ﹐ 1 ( 六 , 一 0 )

    ( 1 ) 特 任 董 康 為 大 理 院 院 長 。

    ( 2 ) 青 島 德 國 總 督 宣 布 戒 嚴 。

    8 ﹐ 2 ( 六 , 一 一 ) 日 本 外 務 省 宣 稱 , 準 備 於 必 要 時 履 行 英 日 同 盟 之 義 務 。

    8 ﹐ 3 ( 六 , 一 二 )

    ( 1 ) 查 禁 革 命 黨 人 張 繼 、 李 烈 鈞 、 居 正 、 張 人 傑 等 所 設 之 「 人 權 急 進 社 」 。

    ( 2 ) 公 布 民 國 三 年 內 國 公 債 條 例 。

    ( 3 ) 以 歐 戰 爆 發 , 外 交 部 通 告 各 國 不 得 在 中 國 領 土 領 海 及 英 法 俄 德 日 等 租 借 地 交 戰 。

    ( 4 ) 外 交 部 電 駐 美 公 使 夏 偕 復 , 請 詢 美 政 府 是 否 有 意 出 面 限 制 戰 區 。

    8 ﹐ 4 ( 六 , 一 三 )

    ( 1 ) 英 國 照 會 日 本 , 如 英 德 戰 爭 波 及 遠 東 , 盼 日 本 援 助 威 海 衛 香 港 。

    ( 2 ) 日 本 聲 明 如 英 國 投 入 戰 爭 , 日 本 以 協 約 關 係 , 將 採 必 要 措 施 。

    8 ﹐ 5 ( 六 , 一 四 )

    ( 1 ) 豫 匪 白 朗 ( 狼 ) 為 鎮 嵩 軍 統 領 劉 鎮 華 ( 張 治 功 部 ) 在 河 南 魯 山 大 營 擊 平 。

    ( 2 ) 任 命 商 德 全 署 天 津 鎮 守 使 。

    8 ﹐ 6 ( 六 , 一 五 )

    ( 1 ) 以 歐 戰 擴 大 , 公 布 局 外 中 立 條 規 。

    ( 2 ) 外 交 部 分 向 日 美 詢 問 , 盼 共 同 勸 告 交 戰 國 限 制 戰 區 , 勿 及 遠 東 。

    8 ﹐ 7 ( 六 , 一 六 )

    ( 1 ) 美 國 務 院 贊 同 在 華 租 界 及 租 借 地 中 立 。

    ( 2 ) 英 國 照 會 日 本 , 僅 希 望 日 本 艦 隊 消 滅 德 國 武 裝 船 隻 , 以 保 護 遠 東 自 由 貿 易 。

    ( 3 ) 日 本 臨 時 閣 議 , 決 參 加 對 德 戰 爭 。

    ( 4 ) 任 命 李 和 為 海 軍 次 長 。

    ( 5 ) 任 命 張 子 貞 為 雲 南 陸 軍 第 一 師 師 長 , 施 從 濱 、 吳 慶 桐 、 張 敬 堯 、 伍 祥 楨 、 劉 詢 、 王 金 鏡 、 唐 天 喜 、 徐 占 鳳 為 陸 軍 第 一 至 第 八 混 成 旅 旅 長 , 鄭 士 琦 為 陸 軍 第 五 師 第 十 旅 旅 長 。

    8 ﹐ 8 ( 六 , 一 七 )

    ( 1 ) 日 本 拒 絕 中 國 限 制 戰 區 之 建 議 。

    ( 2 ) 日 軍 艦 出 現 於 青 島 附 近 。

    ( 3 ) 限 制 各 省 舉 借 內 外 債 。

    ( 4 ) 英 美 等 國 公 使 抗 議 內 地 征 收 洋 貨 釐 金 。

    ( 5 ) 日 本 外 相 加 藤 高 明 , 並 由 首 相 大 隈 重 信 召 開 元 老 大 臣 會 議 決 定 參 加 對 德 戰 爭 。

    8 ﹐ 9 ( 六 , 一 八 )

    ( 1 ) 曹 汝 霖 告 日 代 使 小 幡 酉 吉 , 如 日 本 對 亡 命 亂 黨 斷 然 處 置 , 使 退 離 日 本 , 願 以 許 可 日 軍 登 陸 青 島 為 交 換 條 件 。

    ( 2 ) 英 要 求 日 本 於 採 取 行 動 之 前 , 先 行 知 照 。

    ( 3 ) 以 剿 平 白 狼 , 特 任 趙 倜 為 宏 威 將 軍 , 劉 鎮 華 開 復 原 官 , 授 為 中 將 , 勳 五 位 , 張 治 功 授 少 將 ( 趙 與 劉 爭 功 , 謂 劉 報 告 不 實 , 8 ﹐ 1 2 又 將 原 令 取 消 ) 。

    8 ﹐ 1 0 ( 六 , 一 九 )

    ( 1 ) 日 代 辦 小 幡 酉 吉 質 問 外 部 , 限 制 戰 區 之 事 何 以 不 先 商 之 日 本 。

    ( 2 ) 日 本 通 知 英 國 , 謂 日 本 參 戰 , 並 不 威 脅 中 國 , 無 損 英 國 貿 易 。

    ( 3 ) 英 國 通 知 日 本 , 取 消 8 ﹐ 7 之 通 知 。

    ( 4 ) 任 命 任 可 澄 為 雲 南 巡 按 使 ( 原 由 唐 繼 堯 兼 署 ) 。

    ( 5 ) 任 命 張 文 生 為 徐 海 鎮 守 使 。

    8 ﹐ 1 1 ( 六 , 二 0 )

    ( 1 ) 外 交 部 分 電 駐 日 美 公 使 取 消 限 制 戰 區 建 議 。

    ( 2 ) 美 對 英 德 表 示 , 希 望 維 持 中 國 現 狀 。

    ( 3 ) 設 立 中 立 辦 事 處 , 由 政 事 堂 、 統 率 處 、 外 交 部 、 陸 軍 部 、 海 軍 部 、 交 通 部 合 組 。

    ( 4 ) 任 命 齊 燮 元 代 理 陸 軍 第 六 師 第 十 一 旅 旅 長 。

    8 ﹐ 1 2 ( 六 , 二 一 )

    ( 1 ) 各 國 承 認 中 國 中 立 。

    ( 2 ) 山 東 將 軍 靳 雲 鵬 電 請 收 回 青 島 及 膠 濟 鐵 路 。

    ( 3 ) 英 對 日 表 示 , 如 能 限 制 戰 區 , 即 同 意 日 本 參 戰 。

    ( 4 ) 駐 日 德 使 照 會 日 外 務 省 , 如 日 本 中 立 , 德 國 東 亞 艦 隊 決 不 對 英 攻 擊 。

    ( 5 ) 日 本 代 辦 小 幡 酉 吉 照 會 外 交 部 , 要 求 修 築 南 昌 至 杭 州 , 九 江 至 武 昌 鐵 路 。

    ( 6 ) 日 本 海 軍 動 員 。

    ( 7 ) 川 邊 軍 擊 敗 藏 番 。

    8 ﹐ 1 3 ( 六 , 二 二 )

    ( 1 ) 日 本 使 館 向 外 交 部 抗 議 , 中 國 先 與 美 國 商 洽 限 制 戰 區 問 題 。

    ( 2 ) 日 本 向 英 保 證 限 制 戰 區 , 但 不 允 於 宣 戰 書 內 聲 明 ( 英 同 意 ) 。

    ( 3 ) 俄 使 照 會 外 交 部 定 期 會 議 外 蒙 問 題 。

    ( 4 ) 任 命 蔡 成 勳 署 陸 軍 第 一 師 師 長 。

    8 ﹐ 1 5 ( 六 , 二 四 )

    ( 1 ) 日 本 向 德 發 出 最 後 通 牒 , 要 求 德 軍 艦 退 出 日 本 中 國 海 面 , 並 於 9 ﹐ 1 5 前 將 青 島 交 與 日 本 , 限 8 ﹐ 2 3 正 午 以 前 答 覆 。

    ( 2 ) 日 本 通 告 中 國 , 如 德 不 允 接 受 其 條 件 , 即 開 戰 , 請 信 任 日 政 府 , 如 中 國 發 生 內 亂 , 願 助 中 國 平 定 。

    ( 3 ) 日 本 向 美 國 聲 明 德 國 須 無 條 件 交 出 青 島 , 以 便 最 後 歸 還 中 國 , 並 表 示 對 中 國 無 土 地 野 心 , 願 與 美 合 作 。

    ( 4 ) 外 交 部 向 德 使 館 試 探 收 回 青 島 及 膠 濟 鐵 路 , 日 代 辦 小 幡 即 向 外 部 質 問 。

    ( 5 ) 美 國 歐 伯 林 大 學 中 國 留 學 生 創 立 「 勤 學 會 」 ( 時 袁 世 凱 裁 留 學 生 公 費 , 學 生 設 此 會 謀 自 助 , 意 里 諾 大 學 留 學 生 應 之 , 1 9 1 6 ﹐ 8 ﹐ 1 5 改 為 「 中 國 學 生 工 讀 會 」 ) 。

    8 ﹐ 1 6 ( 六 , 二 五 )

    ( 1 ) 德 國 代 辦 馬 爾 參 向 外 交 部 表 示 願 交 還 青 島 及 膠 濟 鐵 路 。

    ( 2 ) 外 交 部 參 事 顧 維 鈞 訪 英 使 朱 爾 典 , 談 日 軍 進 攻 青 島 事 。 朱 勸 勿 爭 虛 名 , 即 令 德 國 交 還 青 島 , 他 國 亦 不 承 認 。

    ( 3 ) 褫 前 川 邊 經 略 使 四 川 都 督 尹 昌 衡 軍 職 榮 典 。

    8 ﹐ 1 7 ( 六 , 二 六 )

    ( 1 ) 英 國 宣 布 , 日 本 軍 事 行 動 將 不 越 出 中 國 海 至 太 平 洋 , 除 東 亞 大 陸 之 德 國 佔 領 地 外 , 亦 不 侵 犯 任 何 外 國 領 土 。

    ( 2 ) 日 本 在 奉 天 鄭 家 屯 與 中 國 警 察 衝 突 , 日 本 派 兵 前 往 。

    8 ﹐ 1 8 ( 六 , 二 七 )

    ( 1 ) 外 交 部 電 駐 德 公 使 顏 惠 慶 , 商 勸 德 國 交 還 膠 州 灣 ( 8 ﹐ 1 9 德 拒 ) 。

    ( 2 ) 日 本 代 辦 小 幡 酉 吉 警 告 外 交 部 , 勿 與 德 國 暗 洽 收 回 膠 州 灣 事 ( 一 作 8 ﹐ 1 6 ) 。

    ( 3 ) 日 本 首 相 大 隈 聲 稱 日 本 參 戰 為 消 除 德 國 在 華 勢 力 , 毫 無 擴 張 領 土 之 意 。

    ( 4 ) 英 日 聲 明 保 護 遠 東 共 同 利 益 , 尤 注 意 於 中 國 之 獨 立 與 完 整 。

    ( 5 ) 參 政 院 提 出 總 統 選 舉 法 修 正 案 。

    ( 6 ) 革 命 黨 人 攻 江 蘇 南 通 , 不 克 。

    8 ﹐ 1 9 ( 六 , 二 八 )

    ( 1 ) 派 兵 保 護 北 京 各 國 使 館 ( 歐 戰 國 家 駐 兵 減 撤 ) 。

    ( 2 ) 北 京 德 國 使 館 向 外 交 部 表 示 , 願 直 接 交 還 膠 州 灣 。

    ( 3 ) 外 交 部 參 事 顧 維 鈞 再 訪 朱 爾 典 , 朱 勸 中 國 不 宜 再 強 調 中 立 。

    ( 4 ) 外 交 總 長 梁 敦 彥 密 告 美 使 館 代 辦 馬 慕 瑞 , 日 方 謂 日 德 事 與 中 國 無 關 , 中 國 應 嚴 守 中 立 , 如 中 國 發 生 內 亂 , 日 英 即 予 平 定 , 梁 並 建 議 由 美 向 英 德 商 洽 將 青 島 轉 讓 美 國 後 , 立 即 交 還 中 國 ( 8 ﹐ 2 0 美 國 務 院 拒 絕 ) 。

    ( 5 ) 美 照 復 日 本 , 滿 意 其 8 ﹐ 1 5 聲 明 , 並 盼 勿 單 獨 採 取 干 涉 中 國 內 政 行 動 。

    ( 6 ) 設 立 各 省 中 立 分 處 。

    8 ﹐ 2 0 ( 六 , 二 九 )

    ( 1 ) 日 代 辦 照 會 外 部 , 膠 州 事 件 與 中 國 無 關 , 請 守 中 立 。

    ( 2 ) 德 代 辦 照 會 外 部 , 請 禁 止 外 兵 經 過 中 國 領 土 。

    ( 3 ) 調 陸 軍 第 十 師 自 北 京 北 苑 開 往 濟 南 。

    8 ﹐ 2 1 ( 七 , 一 ) 日 本 朝 日 新 聞 刊 載 所 謂 中 日 新 議 定 書 ( 布 露 日 本 奴 役 中 國 之 野 心 , 8 ﹐ 2 6 北 京 各 報 轉 載 之 ) 。

    8 ﹐ 2 2 ( 七 , 二 ) 日 本 大 阪 每 日 新 聞 社 論 主 中 日 應 照 日 韓 先 例 締 結 協 定 。

    8 ﹐ 2 3 ( 七 , 三 )

    ( 1 ) 日 本 對 德 宣 戰 , 與 英 艦 共 攻 青 島 。

    ( 2 ) 外 交 部 向 德 使 抗 議 德 國 在 青 島 海 陸 軍 之 設 備 。

    ( 3 ) 中 華 革 命 黨 通 告 黨 員 個 人 不 得 自 由 行 動 。

    8 ﹐ 2 4 ( 七 , 四 )

    ( 1 ) 日 本 首 相 大 隈 重 信 再 向 美 人 聲 明 無 對 華 野 心 。

    ( 2 ) 交 通 部 許 英 商 享 有 建 築 南 昌 潮 州 鐵 路 之 優 先 權 。

    8 ﹐ 2 5 ( 七 , 五 )

    ( 1 ) 日 英 聯 軍 封 鎖 青 島 。

    ( 2 ) 新 任 日 本 公 使 日 置 益 呈 遞 國 書 ( 8 ﹐ 1 9 到 京 ) , 當 日 請 日 本 外 相 以 要 求 中 國 承 認 旅 順 大 連 租 期 再 延 長 九 十 九 年 , 准 許 日 人 在 南 滿 東 蒙 自 由 居 住 營 業 , 由 日 本 借 款 建 造 九 江 至 武 昌 , 南 昌 至 杭 州 鐵 路 作 為 使 中 國 革 命 黨 人 離 日 本 之 交 換 條 件 ( 日 外 相 命 從 緩 ) 。

    ( 3 ) 孫 中 山 連 日 與 日 人 犬 養 毅 、 頭 山 滿 商 討 袁 時 機 , 犬 養 等 認 為 不 宜 。

    8 ﹐ 2 6 ( 七 , 六 )

    ( 1 ) 英 國 通 告 日 本 , 注 意 中 國 主 權 領 土 完 整 , 除 佔 領 德 在 東 亞 大 陸 外 , 不 得 超 出 任 何 外 國 領 土 。

    ( 2 ) 日 本 「 新 支 那 」 報 東 京 通 訊 謂 日 本 將 對 中 國 要 求 締 結 一 種 協 約 。

    ( 3 ) 日 本 駐 華 公 使 日 置 益 向 外 務 大 臣 加 藤 高 明 建 議 向 中 國 提 出 關 東 州 租 借 地 , 南 滿 鐵 路 , 安 奉 鐵 路 , 南 滿 、 東 蒙 問 題 及 長 江 以 南 鐵 路 交 涉 , 並 保 證 日 後 將 膠 州 灣 歸 還 中 國 , 放 逐 在 日 本 之 革 命 黨 人 ( 8 ﹐ 2 7 加 藤 電 令 暫 勿 向 中 國 提 出 ) 。

    ( 4 ) 日 奧 絕 交 ( 奧 艦 一 艘 在 青 島 與 德 共 同 對 日 作 戰 ) 。

    ( 5 ) 籌 備 山 東 中 立 。

    8 ﹐ 2 8 ( 七 , 八 )

    ( 1 ) 美 國 通 知 日 本 , 不 得 在 中 國 拓 張 領 土 , 重 提 門 戶 開 放 主 義 。

    ( 2 ) 允 日 本 要 求 , 撤 退 山 東 萊 州 駐 軍 。

    8 ﹐ 2 9 ( 七 , 九 )

    ( 1 ) 日 使 要 求 允 日 軍 在 中 立 地 上 岸 。

    ( 2 ) 外 交 部 抗 議 日 本 派 兵 駐 紮 鄭 家 屯 。

    8 ﹐ 3 1 ( 七 , 一 一 )

    ( 1 ) 外 交 部 照 會 各 國 公 使 , 請 尊 重 膠 澳 及 其 附 近 地 區 中 國 官 民 財 產 。

    ( 2 ) 前 清 學 部 副 大 臣 劉 廷 琛 致 書 徐 世 昌 , 主 復 辟 。

    ( 3 ) 袁 世 凱 封 永 溥 為 輔 國 公 。

    9 ﹐ 1 ( 七 , 一 二 )

    ( 1 ) 日 使 日 置 益 晉 見 袁 世 凱 , 說 明 日 本 對 華 無 領 土 企 圖 , 僅 欲 保 全 東 亞 和 平 。

    ( 2 ) 中 華 革 命 黨 通 告 同 志 , 說 明 成 立 經 過 , 命 填 寫 誓 約 , 協 力 同 心 , 共 圖 三 次 革 命 ( 是 年 秋 , 黃 興 、 李 烈 鈞 、 熊 克 武 、 鈕 永 建 、 程 潛 、 林 虎 、 陳 炯 明 、 鄒 魯 、 陳 獨 秀 、 方 聲 濤 、 李 根 源 、 張 耀 曾 、 楊 永 泰 、 沈 鈞 儒 、 張 熾 章 、 殷 汝 耕 、 谷 鍾 秀 、 徐 溥 霖 等 別 組 歐 事 研 究 會 ) 。

    ( 3 ) 海 軍 部 規 定 領 海 防 守 區 。

    ( 4 ) 清 史 館 開 館 。

    9 ﹐ 2 ( 七 , 一 三 )

    ( 1 ) 日 軍 萬 人 在 山 東 龍 口 等 處 登 岸 , 強 佔 房 屋 , 掠 取 物 品 , 驅 逐 居 民 。

    ( 2 ) 奉 天 雙 山 鎮 改 設 縣 治 。

    9 ﹐ 3 ( 七 , 一 四 )

    ( 1 ) 德 使 抗 議 日 軍 在 龍 口 登 岸 。

    ( 2 ) 外 部 照 會 各 公 使 , 以 山 東 龍 口 萊 州 及 接 連 膠 州 灣 附 近 各 地 為 各 交 戰 國 行 軍 區 域 。

    ( 3 ) 日 本 關 東 軍 勒 令 革 命 黨 人 陳 其 美 居 正 等 離 大 連 及 南 滿 鐵 路 附 屬 地 區 。

    9 ﹐ 4 ( 七 , 一 五 ) 德 奧 公 使 抗 議 推 廣 山 東 戰 區 ( 謂 戰 區 宣 布 在 日 軍 上 岸 之 後 ) 。

    9 ﹐ 5 ( 七 , 一 六 ) 外 交 部 照 會 各 交 戰 國 保 護 膠 澳 中 國 人 民 生 命 財 產 。

    9 ﹐ 6 ( 七 , 一 七 )

    ( 1 ) 日 軍 侵 入 萊 州 。

    ( 2 ) 任 命 黃 國 樑 、 孔 庚 、 董 崇 仁 為 陸 軍 第 十 二 、 十 三 、 十 四 混 成 旅 旅 長 。

    9 ﹐ 8 ( 七 , 一 九 )

    ( 1 ) 中 俄 蒙 古 代 表 在 恰 克 圖 會 議 蒙 事 。

    ( 2 ) 革 命 黨 人 在 奉 天 本 溪 起 事 。

    9 ﹐ 9 ( 七 , 二 0 )

    ( 1 ) 陸 宗 輿 照 會 日 外 務 省 , 要 求 放 逐 居 留 日 本 之 中 國 革 命 黨 , 以 示 互 助 之 意 。

    ( 2 ) 外 部 駁 覆 德 奧 公 使 對 於 擴 張 戰 區 之 抗 議 。

    ( 3 ) 任 命 許 蘭 州 署 黑 龍 江 陸 軍 第 一 師 師 長 。

    9 ﹐ 1 0 ( 七 , 二 一 )

    ( 1 ) 日 軍 佔 領 山 東 平 度 , 拘 捕 縣 知 事 , 強 徵 牛 畜 糧 食 , 槍 殺 人 民 。

    ( 2 ) 宣 布 戰 時 禁 製 品 運 輸 取 締 辦 法 。

    ( 3 ) 卹 戊 戌 六 君 子 。

    9 ﹐ 1 1 ( 七 , 二 二 ) 俄 蒙 訂 立 鐵 路 協 定 。

    9 ﹐ 1 2 ( 七 , 二 三 )

    ( 1 ) 日 軍 佔 領 即 墨 。

    ( 2 ) 公 布 商 會 法 。

    ( 3 ) 任 命 寶 德 全 為 河 南 歸 德 鎮 守 使 。

    9 ﹐ 1 3 ( 七 , 二 四 ) 特 赦 前 湖 南 陸 軍 第 十 六 旅 旅 長 趙 恆 惕 、 前 湖 南 第 三 區 守 備 司 令 官 陳 復 初 等 三 等 有 期 徒 刑 ( 黎 元 洪 之 請 ) 。

    9 ﹐ 1 4 ( 七 , 二 五 )

    ( 1 ) 駐 京 德 使 再 抗 議 擴 張 戰 區 。

    ( 2 ) 改 河 南 陸 軍 第 一 師 為 陸 軍 第 九 師 , 以 張 錫 元 為 師 長 , 成 慎 、 柴 得 貴 分 任 旅 長 。

    9 ﹐ 1 5 ( 七 , 二 六 )

    ( 1 ) 以 日 軍 在 山 東 發 行 紙 幣 , 毀 傷 米 稻 , 虐 待 居 民 , 外 交 部 向 日 使 提 出 交 涉 。

    ( 2 ) 駐 美 公 使 夏 偕 復 與 美 國 簽 定 「 解 紛 免 戰 條 約 」 。

    ( 3 ) 任 命 王 懷 慶 為 冀 南 鎮 守 使 。

    9 ﹐ 1 6 ( 七 , 二 七 ) 袁 世 凱 生 辰 , 大 行 祝 賀 。

    9 ﹐ 1 7 ( 七 , 二 八 ) 甘 肅 巡 按 使 張 廣 建 等 於 祝 壽 呈 文 , 附 有 方 物 , 嚴 加 申 斥 , 如 有 借 祝 壽 為 名 , 意 存 嘗 試 者 , 以 違 令 論 。

    9 ﹐ 1 8 ( 七 , 二 九 )

    ( 1 ) 日 軍 在 山 東 勞 山 灣 上 岸 。

    ( 2 ) 改 駐 陝 西 之 陸 軍 第 七 師 為 第 十 五 、 第 十 六 混 成 旅 , 以 賈 德 耀 、 馮 玉 祥 分 任 旅 長 。

    9 ﹐ 1 9 ( 七 , 三 0 )

    ( 1 ) 任 命 李 長 泰 為 陸 軍 第 八 師 師 長 ( 原 任 王 汝 賢 辭 ) 。

    ( 2 ) 湖 北 旱 災 。

    9 ﹐ 2 0 ( 八 , 一 )

    ( 1 ) 日 軍 逐 龍 口 中 國 稅 關 人 員 。

    ( 2 ) 奉 天 省 向 日 商 借 款 一 百 五 十 萬 日 元 。

    ( 3 ) 授 趙 倜 為 德 武 將 軍 , 督 理 河 南 軍 務 。

    ( 4 ) 川 邊 鄉 城 兵 變 。

    ( 5 ) 孫 中 山 在 東 京 召 開 革 命 方 略 討 論 會 。

    9 ﹐ 2 1 ( 八 , 二 )

    ( 1 ) 中 德 商 定 膠 濟 路 線 歸 中 國 保 管 。

    ( 2 ) 日 軍 在 山 東 平 度 繼 續 強 征 食 用 各 物 , 槍 殺 人 民 。

    ( 3 ) 農 商 部 准 日 本 商 人 在 江 西 餘 干 進 賢 採 礦 。

    ( 4 ) 中 英 漢 口 商 場 借 款 成 立 , 共 一 千 萬 鎊 ( 一 作 9 ﹐ 7 ) 。

    ( 5 ) 外 交 部 再 答 德 使 抗 議 。

    9 ﹐ 2 2 ( 八 , 三 ) 撥 銀 二 萬 元 , 賑 恤 自 歐 回 國 之 閩 省 華 工 。

    9 ﹐ 2 3 ( 八 , 四 ) 英 軍 在 山 東 勞 山 灣 登 岸 , 助 日 軍 攻 青 島 。

    9 ﹐ 2 4 ( 八 , 五 )

    ( 1 ) 日 本 元 老 會 議 , 決 定 向 內 閣 建 議 今 後 外 交 方 針 ( 膠 州 灣 善 後 , 山 東 鐵 路 , 滿 蒙 鐵 路 , 長 江 權 益 等 ) 。

    ( 2 ) 派 齊 耀 琳 督 辦 淮 南 墾 務 。

    ( 3 ) 公 布 紅 十 字 會 條 例 。

    9 ﹐ 2 5 ( 八 , 六 )

    ( 1 ) 日 軍 侵 佔 山 東 濰 縣 車 站 , 捕 捉 華 人 , 並 傷 路 工 。

    ( 2 ) 公 布 祀 孔 令 。

    ( 3 ) 革 命 黨 人 程 家 檉 在 北 京 被 殺 ( 程 因 9 ﹐ 1 7 撰 「 袁 世 凱 皇 帝 之 夢 」 被 捕 ) 。

    9 ﹐ 2 6 ( 八 , 七 )

    ( 1 ) 外 交 部 向 日 使 抗 議 日 兵 侵 佔 濰 縣 車 站 事 。

    ( 2 ) 外 交 部 照 會 各 國 公 使 禁 外 人 遊 歷 交 戰 區 域 。

    ( 3 ) 外 交 部 允 予 法 國 以 廣 西 築 路 採 礦 優 先 權 。

    ( 4 ) 日 軍 猛 攻 青 島 ( 德 守 軍 約 四 千 人 ) 。

    9 ﹐ 2 7 ( 八 , 八 )

    ( 1 ) 外 交 部 再 向 日 使 抗 議 日 軍 侵 佔 濰 縣 車 站 。

    ( 2 ) 德 使 向 外 交 部 抗 議 日 軍 侵 佔 濰 縣 車 站 。

    ( 3 ) 任 命 張 元 奇 為 奉 天 巡 按 使 。

    9 ﹐ 2 8 ( 八 , 九 )

    ( 1 ) 日 使 覆 外 交 部 , 謂 膠 濟 鐵 路 係 德 國 產 業 , 將 按 站 佔 領 。

    ( 2 ) 令 征 集 有 關 清 史 書 籍 。

    9 ﹐ 2 9 ( 八 , 一 0 ) 外 部 令 駐 日 公 使 陸 宗 輿 切 實 交 涉 日 軍 侵 佔 膠 濟 鐵 路 事 。

    9 ﹐ 3 0 ( 八 , 一 一 )

    ( 1 ) 外 交 部 駁 日 使 謂 膠 濟 鐵 路 係 中 德 商 辦 產 業 。

    ( 2 ) 俄 蒙 在 恰 克 圖 訂 立 電 線 、 鐵 路 兩 協 定 ( 俄 國 獲 得 蒙 古 之 電 線 權 及 依 俄 制 建 築 鐵 路 權 。 此 與 1 2 ﹐ 1 2 條 約 似 係 一 事 ) 。

    1 0 ﹐ 1 ( 八 , 一 二 )

    ( 1 ) 外 交 部 照 會 日 德 使 , 要 求 軍 隊 不 得 佔 領 電 局 , 檢 查 郵 件 , 劫 拿 庫 銀 , 逮 捕 華 人 , 脅 其 充 兵 。

    ( 2 ) 交 通 總 長 梁 敦 彥 訪 美 使 芮 恩 施 , 盼 美 商 同 英 國 阻 止 日 本 擴 大 山 東 戰 區 。

    1 0 ﹐ 2 ( 八 , 一 三 )

    ( 1 ) 日 使 覆 外 部 , 謂 膠 濟 鐵 路 乃 青 島 租 借 地 不 能 判 分 之 一 部 分 ( 中 國 再 抗 議 ) 。

    ( 2 ) 外 交 部 照 會 英 美 公 使 , 請 設 法 阻 止 日 軍 擴 大 行 軍 區 域 ( 是 日 袁 世 凱 復 以 此 意 面 告 美 使 ) 。

    ( 3 ) 查 禁 排 斥 友 邦 之 學 教 科 書 。

    ( 4 ) 公 布 審 計 院 會 計 法 。

    1 0 ﹐ 4 ( 八 , 一 五 )

    ( 1 ) 德 國 允 將 膠 濟 鐵 路 讓 交 中 國 接 管 , 候 戰 後 解 決 ( 日 反 對 ) 。

    ( 2 ) 交 通 部 與 俄 使 訂 齊 齊 哈 爾 至 璦 琿 鐵 路 合 同 。

    ( 3 ) 公 布 地 方 區 域 表 。

    1 0 ﹐ 5 ( 八 , 一 六 )

    ( 1 ) 日 軍 侵 佔 青 州 車 站 , 飛 機 在 青 島 偵 察 投 彈 。

    ( 2 ) 日 使 再 覆 外 交 部 抗 議 , 謂 凡 德 人 在 東 方 所 有 之 權 利 , 日 本 均 可 以 兵 力 攻 得 。

    ( 3 ) 參 政 院 為 日 軍 侵 佔 膠 濟 鐵 路 事 , 全 體 通 過 向 政 府 提 出 質 詢 , 並 請 向 日 英 抗 議 ( 參 政 梁 啟 超 提 議 , 蔡 鍔 、 徐 紹 楨 、 趙 惟 熙 、 王 揖 唐 附 議 , 蔡 鍔 主 質 詢 政 府 對 於 軍 事 財 政 準 備 及 所 作 決 定 ) 。

    1 0 ﹐ 6 ( 八 , 一 七 )

    ( 1 ) 日 軍 侵 佔 濟 南 車 站 。

    ( 2 ) 日 軍 侵 佔 黌 山 煤 礦 。

    1 0 ﹐ 7 ( 八 , 一 八 )

    ( 1 ) 外 交 部 為 日 軍 侵 佔 膠 濟 鐵 路 沿 線 , 再 向 日 使 抗 議 , 謂 日 侵 犯 中 國 中 立 , 已 達 極 點 。

    ( 2 ) 任 命 李 經 羲 為 審 計 院 院 長 。

    ( 3 ) 任 命 呂 調 元 為 陝 西 巡 按 使 , 段 書 雲 為 湖 北 巡 按 使 。

    ( 4 ) 黃 興 自 舊 金 山 抵 紐 約 。

    1 0 ﹐ 8 ( 八 , 一 九 ) 日 使 覆 外 部 , 謂 日 政 府 對 於 山 東 膠 濟 鐵 路 有 管 理 必 要 , 佔 領 濟 南 車 站 乃 軍 事 預 定 計 劃 。

    1 0 ﹐ 9 ( 八 , 二 0 ) 外 交 部 再 向 日 使 抗 議 侵 佔 濟 南 車 站 ( 仍 不 得 要 領 ) 。

    1 0 ﹐ 1 0 ( 八 , 二 一 )

    ( 1 ) 外 交 部 向 英 使 抗 議 日 軍 佔 據 膠 濟 鐵 路 。

    ( 2 ) 日 軍 侵 佔 山 東 博 山 煤 礦 。

    ( 3 ) 俄 國 撤 退 1 9 1 1 年 派 駐 漢 口 軍 隊 。

    ( 4 ) 北 京 舉 行 閱 兵 典 禮 。

    ( 5 ) 浙 江 匪 陷 東 陽 。

    1 0 ﹐ 1 1 ( 八 , 二 二 )

    ( 1 ) 英 使 照 覆 外 交 部 , 謂 日 軍 佔 據 膠 濟 鐵 路 , 乃 正 當 防 衛 。

    ( 2 ) 試 辦 新 華 信 託 儲 蓄 銀 行 。

    1 0 ﹐ 1 5 ( 八 , 二 六 )

    ( 1 ) 減 輕 出 洋 茶 稅 。

    ( 2 ) 任 命 張 敬 堯 為 第 七 師 師 長 ( 由 第 三 混 成 旅 擴 編 , 張 自 兼 第 十 三 旅 旅 長 , 吳 新 田 為 第 十 四 旅 旅 長 ) 。

    1 0 ﹐ 1 6 ( 八 , 二 七 ) 各 省 將 軍 以 日 軍 侵 佔 濟 南 車 站 , 電 請 政 府 嚴 切 交 涉 , 即 行 撤 退 , 倘 再 有 意 外 行 動 , 惟 有 最 後 對 待 ( 袁 世 凱 覆 令 鎮 靜 以 侍 ) 。

    1 0 ﹐ 1 7 ( 八 , 二 八 ) 青 島 德 國 魚 雷 驅 逐 艦 擊 沉 日 本 巡 洋 艦「
高 千 穗 」 號 , 艦 長 以 下 官 兵 二 百 七 十 一 人 死 亡 ( 中 日 戰 爭 時 日 本 旗 艦 , 日 俄 戰 時 , 曾 參 加 旅 順 之 役 ) 。

    1 0 ﹐ 1 8 ( 八 , 二 九 ) 青 島 德 國 魚 雷 驅 逐 艦 一 艘 突 圍 觸 礁 , 官 兵 被 中 國 收 容 , 船 被 日 本 奪 去 。

    1 0 ﹐ 1 9 ( 九 , 一 )

    ( 1 ) 外 交 部 為 日 軍 司 令 在 平 度 出 示 威 脅 華 人 , 向 日 使 抗 議 。

    ( 2 ) 日 本 加 入 本 年 九 月 五 日 之 英 俄 法 倫 敦 協 定 。

    1 0 ﹐ 2 0 ( 九 , 二 )

    ( 1 ) 交 通 部 向 美 國 培 斯 爾 漠 鋼 廠 借 款 二 百 萬 元 。

    ( 2 ) 中 俄 蒙 古 恰 克 圖 會 議 , 爭 論 頗 烈 。

    1 0 ﹐ 2 1 ( 九 , 三 )

    ( 1 ) 京 兆 尹 王 治 馨 因 贓 案 ( 五 百 元 ) 判 處 死 刑 ( 次 日 槍 決 , 據 云 對 刺 宋 教 仁 案 出 言 不 慎 , 殺 之 所 以 滅 口 ) 。

    ( 2 ) 濰 縣 日 軍 侵 入 華 軍 警 戒 線 。

    ( 3 ) 智 利 國 請 互 派 公 使 。

    1 0 ﹐ 2 2 ( 九 , 四 )

    ( 1 ) 杭 州 破 獲 革 命 黨 人 機 關 , 捕 二 十 餘 人 , 均 處 死 刑 。

    ( 2 ) 廣 東 賭 禁 復 開 。

    1 0 ﹐ 2 3 ( 九 , 五 )

    ( 1 ) 日 本 在 濟 南 設 立 領 事 署 。

    ( 2 ) 模 範 團 成 立 於 北 京 , 袁 世 凱 自 兼 團 長 , 陳 光 遠 為 團 副 , 王 士 珍 、 袁 克 定 、 張 敬 堯 為 辦 事 員 ( 袁 世 凱 擬 於 北 洋 軍 之 外 , 別 立 模 範 軍 , 訓 練 半 年 畢 業 後 編 組 第 十 一 、 第 十 二 師 。 第 二 期 團 長 為 袁 克 定 , 陸 錦 為 副 團 長 , 畢 業 後 編 組 第 九 師 ) 。

    1 0 ﹐ 2 4 ( 九 , 六 ) 任 命 李 進 才 為 拱 衛 軍 總 司 令 官 。

    1 0 ﹐ 2 5 ( 九 , 七 )

    ( 1 ) 山 東 當 局 與 日 本 訂 立 膠 濟 路 臨 時 條 約 。

    ( 2 ) 日 使 聲 明 建 築 龍 口 等 處 輕 便 鐵 道 。

    ( 3 ) 前 西 藏 辦 事 長 官 鍾 穎 受 控 被 逮 。

    1 0 ﹐ 2 7 ( 九 , 九 )

    ( 1 ) 保 定 軍 官 學 校 第 一 期 學 生 畢 業 , 袁 世 凱 以 大 總 統 名 義 發 給 文 憑 。

    ( 2 ) 公 布 立 法 院 組 織 法 及 議 員 選 舉 法 。

    1 0 ﹐ 2 8 ( 九 , 一 0 ) 長 沙 、 杭 州 、 廣 州 破 獲 革 命 黨 機 關 ( 長 沙 捕 獲 三 十 餘 人 , 杭 州 三 人 , 廣 州 二 人 ) 。

    1 0 ﹐ 2 9 ( 九 , 一 一 ) 日 本 黑 龍 會 內 田 良 平 向 日 內 閣 及 元 老 提 出 所 謂 「 對 華 問 題 解 決 書 」 。

    1 0 ﹐ 3 1 ( 九 , 一 三 )

    ( 1 ) 勞 乃 宣 之 刊 行 其 「 正 續 共 和 解 」 , 主 復 辟 。

    ( 2 ) 日 軍 開 始 向 青 島 總 攻 擊 。

    ( 3 ) 任 命 顧 鼇 兼 籌 備 立 法 院 事 務 局 局 長 。

    1 1 ﹐ 3 ( 九 , 一 六 )

    ( 1 ) 公 布 森 林 法 。

    ( 2 ) 革 命 黨 人 起 事 於 廣 東 博 羅 ( 鄧 鏗 主 之 ) , 敗 績 。

    ( 3 ) 湖 北 大 冶 破 獲 哥 老 會 機 關 。

    ( 4 ) 任 命 孫 烈 臣 、 張 海 鵬 、 汲 金 純 為 駐 奉 天 陸 軍 第 二 十 七 、 第 二 十 八 師 旅 長 , 劉 曜 龍 為 駐 湖 北 陸 軍 第 二 混 成 旅 旅 長 。

    1 1 ﹐ 7 ( 九 , 二 0 )

    ( 1 ) 日 軍 司 令 神 尾 光 臣 攻 陷 青 島 , 俘 德 軍 二 千 三 百 人 , 德 總 督 華 德 克 降 。

    ( 2 ) 政 府 議 築 長 城 外 鐵 路 。

    1 1 ﹐ 9 ( 九 , 二 二 )

    ( 1 ) 廣 東 革 命 黨 人 ( 朱 執 信 ) 攻 佛 山 ( 1 1 ﹐ 1 3 失 敗 ) 。 運 動 虎 門 駐 軍 之 陶 鑄 倫 被 扣 。

    ( 2 ) 廣 州 發 現 炸 彈 ( 傷 斃 三 十 餘 名 ) 。

    ( 3 ) 河 南 代 表 與 英 國 福 公 司 在 北 京 訂 立 礦 務 合 同 。

    1 1 ﹐ 1 0 ( 九 , 二 三 )

    ( 1 ) 日 本 閣 議 決 定 對 華 交 涉 案 ( 二 十 一 條 要 求 ) 。

    ( 2 ) 德 人 讓 渡 青 島 與 日 本 。

    ( 3 ) 以 江 浙 革 命 黨 人 謀 亂 , 增 調 北 軍 赴 上 海 ( 馮 國 璋 電 請 ) 。

    1 1 ﹐ 1 1 ( 九 , 二 四 ) 宣 示 軍 人 訓 條 十 條 ( 效 命 國 家 , 忠 事 元 首 ) 。

    1 1 ﹐ 1 2 ( 九 , 二 五 )

    ( 1 ) 日 公 使 日 置 益 奉 召 返 國 。

    ( 2 ) 陝 西 延 長 油 井 開 工 。

    1 1 ﹐ 1 3 ( 九 , 二 六 )

    ( 1 ) 肅 政 史 夏 壽 康 等 呈 請 嚴 行 查 禁 改 變 國 體 , 還 政 清 室 之 論 說 , 並 移 知 清 室 , 杜 微 絕 嫌 。 奉 批 交 內 務 部 查 辦 。

    ( 2 ) 任 命 龍 建 章 署 貴 州 巡 按 使 ( 代 戴 戡 ) 。

    ( 3 ) 任 命 譚 學 衡 督 辦 廣 東 治 河 事 宜 。

    1 1 ﹐ 1 4 ( 九 , 二 七 )

    ( 1 ) 革 命 黨 人 ( 朱 貞 文 ) 攻 佔 廣 東 電 白 ( 1 1 ﹐ 1 7 敗 走 ) 。

    ( 2 ) 任 命 張 國 淦 為 參 政 , 林 長 民 為 參 政 院 秘 書 長 。

    1 1 ﹐ 1 5 ( 九 , 二 八 ) 外 交 部 照 會 日 使 , 要 求 青 島 關 局 仍 歸 中 國 管 理 。

    1 1 ﹐ 1 6 ( 九 , 二 九 )

    ( 1 ) 日 本 正 式 接 管 青 島 。

    ( 2 ) 命 禮 制 館 議 關 岳 祀 典 。

    1 1 ﹐ 1 7 ( 一 0 , 一 )

    ( 1 ) 外 交 部 電 令 陸 宗 輿 要 求 膠 濟 路 日 軍 退 入 膠 州 租 借 地 。

    ( 2 ) 北 京 步 兵 統 領 拘 傳 倡 議 復 辟 之 國 史 館 協 修 宋 育 仁 , 解 回 四 川 原 籍 ( 1 1 ﹐ 3 0 由 京 起 解 ) 。

    ( 3 ) 上 海 漆 匠 罷 工 , 要 求 增 加 工 資 。

    1 1 ﹐ 1 8 ( 一 0 , 二 )

    ( 1 ) 日 外 相 加 藤 高 明 訪 元 老 山 縣 有 朋 , 徵 詢 1 1 ﹐ 1 0 閣 議 通 過 之 對 華 交 涉 案 意 見 ( 1 1 ﹐ 2 3 訪 井 上 馨 , 1 1 ﹐ 2 9 訪 松 方 正 義 ) 。

    ( 2 ) 濮 陽 黃 河 決 口 。

    1 1 ﹐ 1 9 ( 一 0 , 三 ) 任 命 周 文 炳 、 齊 燮 元 為 陸 軍 第 六 師 第 十 一 、 十 二 旅 旅 長 。

    1 1 ﹐ 2 0 ( 一 0 , 四 )

    ( 1 ) 設 立 武 廟 , 關 岳 合 祀 。

    ( 2 ) 上 海 水 木 鋸 三 幫 工 匠 要 求 增 加 工 資 。

    ( 3 ) 貴 州 咸 寧 畢 節 匪 亂 。

    1 1 ﹐ 2 1 ( 一 0 , 五 ) 移 山 東 災 民 赴 黑 龍 江 墾 殖 。

    1 1 ﹐ 2 3 ( 一 0 , 七 ) 申 令 嚴 禁 倡 歸 政 清 廷 之 說 。

    1 1 ﹐ 2 4 ( 一 0 , 八 ) 長 沙 破 獲 旅 長 趙 榮 等 之 新 同 盟 會 。 ( 謀 第 三 次 革 命 ) 。

    1 1 ﹐ 2 5 ( 一 0 , 九 )

    ( 1 ) 外 蒙 古 與 俄 國 訂 立 借 款 條 約 , 額 數 為 三 百 萬 盧 布 。

    ( 2 ) 孫 中 山 與 宋 慶 齡 在 日 本 結 婚 。

    1 1 ﹐ 2 7 ( 一 0 , 一 一 ) 清 內 務 府 覆 內 務 部 , 謂 變 更 國 體 純 係 謠 傳 , 請 杜 漸 防 微 。

    1 1 ﹐ 2 8 ( 一 0 , 一 二 ) 日 本 於 濟 南 設 領 事 館 ( 原 由 天 津 日 本 總 領 事 館 派 員 管 理 ) 。

    1 1 ﹐ 3 0 ( 一 0 , 一 四 ) 熱 河 增 設 經 棚 縣 。

    1 2 ﹐ 1 ( 一 0 , 一 五 ) 四 川 達 縣 兵 變 。

    1 2 ﹐ 2 ( 一 0 , 一 六 ) 日 本 天 皇 裁 可 1 1 ﹐ 1 0 閣 議 通 過 之 對 華 交 涉 案 。

    1 2 ﹐ 3 ( 一 0 , 一 七 )

    ( 1 ) 日 本 外 相 加 藤 高 明 以 二 十 一 條 要 求 全 文 交 日 置 益 , 令 相 機 向 中 國 政 府 提 出 ( 1 2 ﹐ 4 日 置 離 東 京 , 取 道 青 島 濟 南 返 北 京 ) 。

    ( 2 ) 英 俄 締 結 東 清 鐵 道 附 屬 地 內 行 政 權 協 約 。

    1 2 ﹐ 4 ( 一 0 , 一 八 ) 公 布 出 版 法 。

    1 2 ﹐ 6 ( 一 0 , 二 0 ) 山 東 紳 民 組 織 東 亞 和 平 維 持 會 。

    1 2 ﹐ 7 ( 一 0 , 二 一 ) 撤 退 山 東 戰 線 區 域 駐 兵 , 並 請 日 兵 同 時 撤 退 。

    1 2 ﹐ 8 ( 一 0 , 二 二 )

    ( 1 ) 鄧 澤 如 在 檳 榔 嶼 勸 陳 炯 明 、 李 烈 鈞 加 入 中 華 革 命 黨 , 未 遂 。

    ( 2 ) 江 西 萬 年 、 河 南 夏 邑 縣 城 為 匪 所 破 。

    ( 3 ) 德 東 亞 艦 隊 在  Palkland 島 為 英 海 軍 消 滅 。

    1 2 ﹐ 1 0 ( 一 0 , 二 四 )

    ( 1 ) 日 本 拒 絕 中 國 改 派 青 島 稅 務 司 。

    ( 2 ) 中 俄 恰 克 圖 會 議 , 俄 使 取 消 已 議 條 文 。

    ( 3 ) 准 以 道 尹 兼 各 縣 審 判 上 訴 機 關 。

    1 2 ﹐ 1 2 ( 一 0 , 二 六 )

    ( 1 ) 俄 使 與 外 蒙 代 表 私 訂 鐵 路 電 線 條 約 ( 或 作 1 2 ﹐ 6 , 此 據 陳 籙 所 記 ) 。

    ( 2 ) 雲 南 永 平 縣 兵 變 。

    1 2 ﹐ 1 3 ( 一 0 , 二 七 )

    ( 1 ) 日 外 相 加 藤 電 令 駐 華 代 辦 小 幡 酉 吉 安 排 日 置 益 晉 見 袁 世 凱 日 期 。

    ( 2 ) 外 交 部 編 光 緒 宣 統 條 約 。

    ( 3 ) 任 命 劉 承 恩 幫 辦 陝 西 軍 務 。

    1 2 ﹐ 1 4 ( 一 0 , 二 八 )

    ( 1 ) 日 本 代 辦 小 幡 強 薦 青 島 海 關 稅 務 司 等 人 員 。

    ( 2 ) 四 川 長 壽 匪 亂 。

    1 2 ﹐ 1 5 ( 一 0 , 二 九 ) 日 使 日 置 益 自 東 京 經 山 東 回 抵 北 京(
即 召 集 使 館 人 員 會 商 對 華 要 求 ) 。

    1 2 ﹐ 1 7 ( 一 一 , 一 )

    ( 1 ) 俄 使 覆 外 交 部 , 謂 蒙 古 有 自 主 權 , 俄 蒙 訂 約 無 通 告 中 國 必 要 ( 外 部 再 抗 議 ) 。

    ( 2 ) 命 廣 東 軍 警 防 緝 革 命 黨 。

    1 2 ﹐ 1 8 ( 一 一 , 二 )

    ( 1 ) 日 本 實 業 視 察 團 來 中 國 。

    ( 2 ) 日 本 在 山 東 高 密 架 設 電 線 。

    1 2 ﹐ 1 9 ( 一 一 , 三 ) 中 華 革 命 黨 黨 務 部 通 告 海 外 黨 員 , 非 有 總 理 孫 中 山 之 委 任 , 不 得 交 款 。

    1 2 ﹐ 2 0 ( 一 一 , 四 )

    ( 1 ) 令 舉 行 祀 天 典 禮 ( 1 2 ﹐ 2 3 於 天 壇 舉 行 ) 。

    ( 2 ) 福 建 歸 化 兵 變 。

    1 2 ﹐ 2 1 ( 一 一 , 五 )

    ( 1 ) 青 島 商 船 進 口 。

    ( 2 ) 公 布 擴 充 民 國 三 年 內 國 公 債 債 額 條 例 。

    1 2 ﹐ 2 4 ( 一 一 , 八 )

    ( 1 ) 上 海 道 尹 兼 交 涉 員 組 上 訴 法 庭 , 英 領 反 對 。

    ( 2 ) 天 津 造 幣 總 廠 開 鑄 新 銀 元 ( 袁 世 凱 像 ) 。

    1 2 ﹐ 2 6 ( 一 一 , 一 0 )   美 國 退 還 庚 子 賠 款 餘 額 。 與 清 皇 室 訂 善 後 辦 法 七 條 ( 因 有 復 辟 之 謠 ) 。

    1 2 ﹐ 2 7 ( 一 一 , 一 一 ) 准 幣 制 局 歸 併 財 政 部 。 總 裁 梁 啟 超 辭 職 , 並 裁 撤 幣 制 局 ( 梁 以 計 畫 不 能 實 現 , 已 屢 請 辭 ) 。

    1 2 ﹐ 2 8 ( 一 一 , 一 二 )

    ( 1 ) 參 政 院 代 行 立 法 院 期 滿 閉 會 ( 六 個 月 ) 。

    ( 2 ) 約 法 會 議 通 過 總 統 選 舉 法 修 正 案 。

    ( 3 ) 日 本 在 青 島 稅 關 施 行 臨 時 規 則 。

    ( 4 ) 德 使 再 抗 議 膠 濟 鐵 路 損 失 。

    1 2 ﹐ 2 9 ( 一 一 , 一 三 )

    ( 1 ) 外 交 次 長 曹 汝 霖 與 日 公 使 日 置 益 商 取 消 戰 區 , 並 令 陸 宗 輿 正 式 通 知 日 外 務 省 。

    ( 2 ) 公 布 修 正 大 總 統 選 舉 法 , 總 統 任 期 十 年 , 得 連 任 , 由 大 總 統 推 薦 三 人 為 候 選 人 。

    1 2 ﹐ 3 0 ( 一 一 , 一 四 )

    ( 1 ) 日 外 務 次 官 松 井 語 陸 宗 輿 , 戰 區 須 雙 方 商 妥 後 方 能 取 消 。

    ( 2 ) 英 使 朱 爾 典 勸 告 曹 汝 霖 , 對 取 消 戰 區 , 須 謹 慎 將 事 。

    1 2 ﹐ 3 1 ( 一 一 , 一 五 ) 北 京 日 使 館 書 記 官 小 幡 酉 吉 攜 對 華 要 求 修 正 案 回 東 京 。
 
 
 

曹怓換も佌督1.85換も佌督楷票厙1.85換も佌督楷票厙曹怓換も腔佌督1.76換も佌督楷票厙曹怓磁僻換も腔佌督厙籵換も佌督楷票厙閉撰曹怓換も腔佌督溘呏湮換も佌督悛換もSF1.76換も佌督楷票厙曹怓換もSF1.76葩嘉換も佌督楷票厙紻珈佌督